人物读书哲学之光

康德:什么是先验感性论?

2022-03-20  本文已影响0人  十四施无畏力

康德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其学说深深影响着近代西方哲学;他的主要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以及《判断力批判》。

今天聊一聊他的“先验感性论”:

1.先天的知识

“先天的知识”是相对于后天的经验知识而言,在经验之前的知识就是“先天的知识”。

比如形式逻辑,数学公理,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就是一个数学公理,是“先天的知识”;“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是“先天的知识”。

这不需要后天经验到,而是先天就存在的知识,是具有普遍必然性的。

2.先验的知识

要了解“先验感性论”,就先要了解什么是“先验的知识”。

“先验的知识”是“先天”的,也就是在经验之前的。

“先验的知识”是讨论“先天的知识”成为可能性的那个形式是什么?“先验”就是去探讨“感性,知性和理性”中那个“先天的形式”是什么?

在数学里面,那个“先天的东西”让数学成为可能;数学的公理问题“1+1=2”,在什么情况下,或者说满足什么条件,这个命题才得以成立?

”先验的知识“讨论“先天的知识”怎样成为可能,讨论“先天知识”的先天性知识。

3.感性认识

所谓“感性认识”,就是你直接感受到的一种体验。

你眼睛看到什么,耳朵听到什么,鼻子闻到什么,就是感性认识;是你在经验后产生的一种认识。

感性是通过我们被对象所刺激的方式来获得表象的能力。

“感性认识”的过程是外部对象这个不可知的“自在之物”,刺激了我们的感官;我们的感官,对这个“自在之物”产生了反映;这个反映就是我们感官所获得的表现,就是“感性认识”过程。

你看到一朵花的过程,就是在花背后的“自在之物”,刺激了我们的眼睛;我们的眼睛,呈现出来的对这个“自在之物”的一种表象。

4.感性的纯形式:时间和空间

康德的时空观不同于我们的常识,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一种主观形式,是我们感受到的,是我们“感性认识”得以发生的先天条件。

一切“感性的材料”必须符合这种形式,才能够被经验到,从而形成知识。

“感性的材料”被放到时间和空间的纯形式中,才能形成“感性认识”;没有时间和空间就不能被我们感受到。

康德这里的时间和空间是一种条件,一种形式,是“先天的形式”。

凡是你经验到的一个现象,必然是先天的“在时间和空间”的纯形式下,不可能脱离这个纯形式。

5.空间的纯形式

空间是对外部感官而言,排除一切经验内容后,最后剩下来的那个“纯粹的形式”就是空间。

你看到一张桌子,产生了对这张桌子的印象;桌子在空间中,当你有了“看”这个动作的时候,空间的形式和桌子的“感性材料”就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

空间的纯形式说明了几何学里的“先天综合判断”是可能的。

6.时间的纯形式

“时间”是对内部感觉而言,就是我们对自身内部的感觉,排除一切经验内容后,最后剩下来的纯粹的形式就是“时间”。

时间是我们的感官形式,是我们内心状态的一种先天形式。

“5加上7”这是一个数的过程,是一个在时间上前后相继的过程;注意,这里强调的是过程,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

如果没有“时间”这个形式,仅仅分析5和分析7,这两个数放在一起不能得到“12”这个结论。

“先验知识”是本质中的本质,是探索“先天知识”的根源。

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务必要抓住核心本质,要一层一层地不断地深入思考下去;最终找到那个真谛,为我所用,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最好方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