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再一次改变

2020-03-11  本文已影响0人  志新_d703

——反思东方文化在美现状

写于2015年5月23日,美国华盛顿  雪漠

来到美国之后,我们一直没有看到多少公交车,今天在白官附近散步,倒是看到了一辆。这是一辆两层的公交车,看起来有点像国内的旅游巴土。跟国内的旅游巴士不一样的是,它的上面那层没有车顶,乘客们都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之中。这样的设置,正好方便当地人晒太阳——或者说,之所以他们会这样设计公交车,正是因为他们喜欢晒太阳。

风很轻柔地吹着,我戴着新买的牛皮帽子,行走在华盛顿街头上,身边有游行的市民,也有像我们一样的游客,声浪起伏,我却感觉不到喧嚣。一切都很宁静,是一种蕴藏着巨大力量的静。在静寂的大气之下,有一种内在的、涌动的力量,正在充盈着我的心灵。这是一种人文的力量。

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朴素、实用、本色,没有花里花哨,也没有夸张和浮华。因为色彩比较单一,这个城市只能靠植物颜色来添彩,倒也刚刚好,叫人看着舒服极了,没有一点生硬的感觉。

在这里的街头上,我们经常见到人们穿着Nike品牌的T恤,这个品牌的标志非常简单,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勾,没有太多的分析,没有太多的说明,也不用过于强调,却总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看到一次,我们就忘不掉。美国的文化也是这样。

美国的力量似乎不需要标签来显示,也不需要什么花招来炫耀自己,它始终在自然而然、由内向外地发散着,有一种一剑封喉的强大。我和陈亦新都有一种感觉:面对这样一个国家,佛家文化的影响力其实非常有限,因为,它本身就足够强大了,我们几乎很难影响他们。当然,这也没有什么,就像西部人喜欢吃炒面,美国人喜欢吃三文治一样,太正常了。很多时候,我们不要老是想着如何变别人,文化的意义首先在于改变自己、改变与自己有缘的人.我们到国外来交流,也不是想占有别人的地盘,或者改变别人,而是通过诸多的交流和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街头有时会出现一些印度人,他们看起来很像苦行僧,正举着牌子乞讨。我们很想知道他们的牌子上写着什么,但我们看不懂英文。在这里,我们相当于文盲。两个文盲想要改变世界,真有点唐吉诃德带着桑丘冲向风车的滑稽。于是,我们再一次感叹:现在的重中之重不是改变世界、改变别人,而是汲取世界上最优秀的一种气息,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而且,我们之所以要让自己更为强大,同样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成就自己,这才是文化的意义,也是沟通的意义。这个世界是多元的世界,存在着无数种文明,我们不要用自己的方式去侵略别人。

回到车上,我们就像进入自己的世界,回到了自己的地盘上,有一种想法渐渐变得清晰,在我们心中扩散开来:如果我们想在这里找个穷乡僻壤,建一个文化中心,传播我们承载的文化,或是为这块土地注入一种新的东西,甚至改变一些东西,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的文化已经足够强大和完善,我们自己却有太多需要改变和借鉴的东西。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不是传播,而是让自己强大起来,学习其他文化中强势的、与时俱进的、适合现代人的东西,而不是将自己仅有的东西兜售出来,像小商贩那样叫卖。

我们途经的几个寺院都出现过类似的现象:这个高僧大加持过的东西卖五百美金,那个高僧大德加持过的东西卖三百美金。在这块土地上,出现这样的叫卖是非常滑稽的,而且几乎没有意义。包括一些学者和非常有名的大德,在这里的传播也是另一种版卖,因为,他们永远只是在继承一甚至没有完全地继承一一一些名词性、概念性的东西,而没有传承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也没有贡献出新的东西。如果他们贡献不出新的东西,那么他们的力量就是非常有限的。

走了那么多路,对这块土地越来越了解,我渐渐地只剩了一种学习的心态。

基督教文化对西方世界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们非常强势,也非常包容,它的简洁和实用直接影响着西方文化。两者间的差别,是我们必须反思的。因为,就像我说过很多次的,这些年无论西部之行还是西方之行,我们都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觉。中国的宗教文化也罢,传播到西方的优秀文化也罢,气息都非常弱,甚至有一种日落西山、没有生机的味道,和这个时代已经严重脱节了。我们急需一种新型的、积极的文化元素介入,而不是想尽方法向外传播。换句话说,我们现在非常需要一种新的营养。如果不正视这一点,整个中国文化都会被西方文化所同化。

从美国的建筑就可以看出,美国人需要的是简洁、朴素,实用、直指人心的东西,佛家文化中那些非常繁琐、名相很多的东西不适合这块土地,在这里几乎是找不到市场的。当然,佛家文化也有简单清新的东西,比如禅宗文化和大手印文化,它们都是直指人心的。在这方面,它们与西方文化有着相似之处,因此可以和西方文化交流和对话,甚至有可能被西方世界所认可。

老子也很好,老子和惠能都扔掉了中国文化中那些装模作样、装腔作势的东西,只要简单朴实的真理,因此,他们的思想进入西方之后,就影响了西方世界的一些精英人物。实际上,美国街头的很多建筑,尤其是华醛顿的很多建筑,都透着一种非常简朴的禅宗意蕴,比起中国文化中一些揉造作的东西,它们反而更能让我门感受到一种禅意。所以,我们一定要反思。

很多时候,强势文化的出现就像天空上出现了太阳。这时丽日朗照,繁星退隐一不同的是,太阳照耀时,繁星虽然看不到了,但它们依然存在,而一种强光般的文化却会让另一些文化黯然失色,甚至逐渐消失。比如,耶稣出现之后,希腊的诸多神灵就不再不退隐,不得不渐渐失去旧日的美丽。只有在奥运圣火升起的时候,人们才会关注希腊神灵,关注太阳神,也只有在谈论神话传说时,我们才会谈到宙斯。在人类的生活之中,我们几乎看不到希腊神灵对世界的影响。因此,希腊的神灵文化也在死亡。任何一种文化只要不能成为生活方式,它其实就已经死去了。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明白这一点,正视和明白之后的自我完善、与时俱进,是我们的文化唯一的出路。

因此,在未来的文化传播中,我们首先要让自己强大起来学习各种文化一尤其是西方文化中诸多适合这个时代和人心的东西,将它和自己本有的优秀文化基因相结合,诞生出一种新的文化品种。只要这个新的文化品种有足够的“势”,就会形成一种新型的文化。

其实,基督教文化也汲取了佛家文化中相对合理的部分,比如,基督教文化和天主教文化在向中国传播的过程中,就借鉴了中国的儒释道文化,从而变得更加适合一个时代,那么,佛家文化为什么要排斥基督教文化呢?我的意思是,西方文化传播到中国时,并没有拒绝中国文化,反而对中国文化进行了研究和学习,那么,佛家文化向西方传播时,为什么要选择一个个相对偏僻的地方,而不是有意识地积极介入、学习、包容和参与西方文化呢?要知道正是胸怀上的不对等,让两种文化显示出了不同的格局。

包括移民文化,西方的移民文化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博大,而中国的移民文化却缺少这种东西。如果中国文化始终缺少一种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那么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永远不会处在同一个量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