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除夕团圆
据说年初二,叫年的这个神兽就跑了,也就是新旧之年正儿八经地对接,人们又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奔波和打拼。
大年三十我被猪队友接到了婆婆家,吃了团圆饭,除夕的晚上又住了一晚,然后初一又回到了爸妈家。除夕那一晚大连产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雾霾天气,一是因为气温回升,二是因为除夕夜十二点人们集中燃放爆竹烟花的传统,造成了雾霾天气,三四米之外都看不清路面了。所以那一晚,车子不能上路,大伯嫂一家6口,我们一家三口,都滞留在婆婆家了。10口人睡在婆婆家两个屋子里,拥挤不堪。这边传统是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所以大姑子一家年三十还没来婆婆家,否则婆婆家两个屋子住不下这10多口人儿的。不过,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的老传统现在已经被打破了,只是有些传统的家庭还在遵循。婆婆家一铺大炕上睡了七八个人,想象是啥情况?相信大家在一些视频都见识过东北集体睡大炕的场景了吧?那晚我们全部和衣而卧,虽然都是家人,但这种感觉太尴尬太不舒服了,婆婆可是高兴坏了,她颠颠儿地从柜橱里搬出了所有的被褥,穿梭于两个屋子,给三组家庭安置铺盖。她说自从两个儿子结婚了,有了各自的小家,能同睡一铺炕的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这次不但两个儿子的全家,还有孙子的全家都到齐了,她既高兴又感慨。这真是人不留人,天留人,婆婆感慨我们也感慨,人呐就像鸟儿,羽翼丰满终究要长大,离开老巢建筑自己的小巢。
在婆婆家过年,是睡不到自然醒的。大年初一必须起早,寓意接福。婆婆在那条街是年纪最大的老人,左邻右舍都要起大早去给婆婆拜年,这是老传统,一波又一波儿的拜年人登门,端茶倒水,客气寒暄,不能有一丝马虎,其乐融融的氛围,让你感受街坊邻里的情谊,这也许是身处钢筋水泥的城市居民感受不到的年味,必须回到乡下才能体验。
年初二,有人开始陆陆续续走亲访友。现在的年轻人不太喜欢拜年了,一部手机在手,解决了一切社交。我也不喜欢出去拜年,觉得走得比较近的亲朋好友通过微信电话拜个年,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团聚吃顿饭唠唠家常,就可以了,尤其上班族就那么几天假期,别东奔西跑弄得疲惫不堪。
传统年味离我们仿佛越来越远了,也有人抱怨没意思。而一个残酷的真相,很多人不愿意面对,那就是年的乐趣一直都在,只是我们老了,提不起兴趣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9730501/6de8fc2c4ce8000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