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7
宋徽宗——赵佶 [jí]
读了美国作家“伊沛霞”的宋徽宗,我想记录一下自己的想法。
他本不是皇帝,却偏偏机缘巧合,让他得到了皇帝宝座,1100年,年仅25岁的宋哲宗突然病死,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赵佶的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本来已经在四年前已被封为端王,还在一年前结了婚,生活本来就这样顺利的过下去,但是,历史的舞台却突然为他而开,这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由不得他,也又不得其他人,这时他才19岁!
我们应该先说一说他的书法,这是他和南唐后主李煜的相似之处,热爱书法,喜欢吟诗作对,传说他还是李煜托生,虽然不足为信,但是都预示着他和后主一样,晚年时受尽欺辱,寄人篱下,家人不保。这是他的命运,可是在此之前,他的瘦金体确是犀利、铁画银钩、飘逸劲特。同时它的文学造诣也展露无遗,绘画,诗词,文章,这些美好的东西,都让最后的悲剧无限放大。这便是徽宗与后主李煜共有的凄凉!
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这就是一个文人的骄傲,但是却是一个皇帝悲哀,但他任用蔡京,把所有国家大事都交给这位他无比信任的宰相时,他的帝国就开始发生不断的叛乱,水浒传也就是在他的统治是发生的,接着方腊起义,像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着个大宋王朝这个盛世逐渐推向覆灭,后来,最凄惨的事情即将到来,联金抗辽,他的国家实际上,也不再是他所想象的那样,他固执己见,用尽了理想主义,他以为他可以像千古一帝唐太宗,汉武帝,那样,指点江山,收复河山,超越他的祖先,成为一个名垂青史的皇帝。
北狩
事情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使那个人是皇帝,历史无数次证明,没有可靠的军队,没有极具天赋的军事才能,盲目征战,换来的,只是失败,失败之后,便是无尽的折磨,宋徽宗,在金军大举入境后,他表现出来的是,懦弱和后退,这我从小生长于深宫且满腹才华的皇帝,怎么可能文武双全,等待他的,他已经知道,所以,他让位于自己的儿子,赵桓,也就是宋钦宗,再后来,他就开始南下逃亡,去追寻他所希望的道教生活,成为真正的,“教主道君皇帝”,可是,后来,他还是受到了牵连,一步步沦为金国的俘虏,开始“北狩”。1127年,开始北狩,从开封,到燕京,再到五国城。
遭受欺凌
这终将是不堪回首的靖康之耻,一万四千名宋俘,包括宋朝所有的宗室,从皇帝,到宫女,宦官,工人,还有嫔妃,以及宗室的家眷,都被金朝人玩弄于鼓掌之中。 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金国大将——完颜宗望(斡离不),是他带领10万大军围住开封城,让开封城里的皇帝,大臣开始不断收刮百姓,女子,以满足金国的要求,然后再将皇帝的嫔妃,公主,皇帝儿子的妃子,大臣的女儿,妻子,平民百姓的女子,统统分发给他的将领和士兵。读到这里时,我才知道什么事靖康之耻,以前在历史书本上,只是一笔带过,所宋朝徽钦二帝被掳到金国,以为不过是皇帝受难,而且都没有遇害,感觉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现在才知道,那些骇人听闻,千年一遇的暴行,其实就隐含在这四个字中,不过那时的人,也不纠结于谁的罪行,对于皇帝,他们依旧信奉和敬仰,大家依旧作为他的臣民,愿意为他一战,可是,他已成了刀俎鱼肉,任人宰割,金国人没有直接杀死他,或令其自杀,都是对他的仁慈,成王败寇,是最基本的规则。
这个时候他为什么没有自刎?
其实,这是我最大的疑问,毕竟他也是饱读诗书,且早有前车之鉴,在国都已破,家国已亡的境况下,却依旧对自由、幸福抱有幻想,悲剧就是这样产生的吧,当然这也就是他的可爱之处,也是仁慈的霍乱,一方面宋朝近一万五千人的队伍,还需要一个核心,他的存在也可以让钦宗免于出头,毕竟北狩的太上皇还是个主角,他活着,别人可以活得更好些,他死了,他周围的人也难逃一死,只有自己活着,或许可以伺机减轻周围人的磨难。徽宗应该是怎样想的,另一方面,他还有一线生机,他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已经在南方称帝,他相信总有一天,他的儿子会救他回去!可是,我不能理解,连秦二世这个荒淫无道的皇帝,都敢于拔剑自刎。他为什么不可以?历史上,死亡本可以名留青史,如霸王项羽,垓下战败,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尽乌江岸。他如果自杀,必定一举成名,以他的文采,在死前敞怀激烈,一吐豪情,可谓死得其所,死亡本来就是他最好的归属。可是他居然选择活下去,悲凉的活下去,让世代的人都去感受他的凄凉。
"当某一动物, 某一种族或某一个体失去其他种种本能时,当它选择以及当它偏爱对它不利的东西时,便称它为堕落。"
——尼采 《反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