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在路上

诗意西北

2019-03-24  本文已影响6人  小宝鱼

去年我去了一趟青海和甘肃。

为什么选择青海甘肃,原因很简单,因为圣洁的青海湖,因为“天空之镜”茶卡盐湖,因为驼铃响叮当的敦煌,因为一望无际的戈壁和沙漠,因为壮丽的丹霞地貌,因为海子诗中的德令哈……青海和甘肃有太大的魅力和神秘吸引着我前往,于是9月中旬的一天我向着1556公里之外的西北风光出发。

洮云陇草都行尽,路到兰州是极边

谁信西行从此始,一重天外一重天

这次旅行,我在乘坐飞机、动车到达甘肃后,在当地包了一辆小客车,由司机小师傅带着我们环青海湖旅游。

青海、甘肃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处三大高原、柴达木盆地,气候类型多样,主要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等类型。了解这些对克服水土不服很是重要。相比我们沿海地区,青海、甘肃的地势更高,日照时间长、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含氧量较低,空气更为干燥,这也是路途上唯一需要适应的地方。

司机小韩接上我们一行人后,去的第一个景点是拉脊山(拉鸡山)。

拉脊山属日月山支脉,为湟中县与贵德县的界山,是西宁至贵德的必经之地。拉脊山在藏语里称“贡毛拉”,意为尕拉鸡(石鸡)栖息的地方。海拔3820米的拉脊山还是海南地区著名的高山牧场,一路往上可以看到多种生态类型相间,既有高山草甸,又有高山湿地,还有高山灌木和山腰乔木,山下农田生态。

山上出产著名的冬虫夏草,一些游客会在山上向当地农民购买现采的冬虫夏草。除此之外,山上还有大片的牧场。9月的拉脊山还并不冷,山坡上绿草如茵,牛羊成群,牧歌声声,五彩的经幡,空阔的蓝天,正是我们这些闹市的人向往的地方。

在去第二个景点之前,我们途径了“倒淌河”,一条自东向西流入青海湖的河流,区别于大多数自西向东的河流,故名倒淌河。据司机小韩介绍,前些年倒淌河污染严重,近些年随着西北旅游线路的开发,这条承载着历史意义的河流——唐朝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正是由此向南经唐蕃古道进入西藏的,途经“天下河水皆向东,唯有此溪向西流”的倒淌河——才又被当地人民保护起来,变得清澈见底,涓涓绵长。

都说西北游最好的风景在路上。的确如此,由于地域辽阔,景点与景点之间往往相隔上百公里,旅途中我们很多时间都在路上。因此,静下心来,看路旁的风景,吹草原上的风,是最好的享受。

车子一路向西在高速公路上奔驰。9月的秋天,给公路两旁的牧场染上一片黄色。眼前是金黄的牧草,远处是低矮的山脉,往上是浮云淡薄的蓝天,偶见一群群绵羊低头吃草,一切那么静,那么好。

抵达青海湖边时,天色已近黄昏。

青海湖在藏语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九月,青海湖正处于一个奇妙的季节中,路旁鲜花盛开,湖中碧波荡漾。

我印象中的湖泊,大抵都是一池碧水春暖花开,比如西湖,比如太湖。但青海湖,却是一种苍凉和寂寥。所以在看到它的那一瞬间,我就悄悄把那个“湖”字拿掉了。走到湖畔,我试着拿手撩了一下湖水,冰冷到让手指麻木。

藏族女子牵着白牦牛向我兜售生意,我不忍让牦牛踏入冰冷的湖水,只在牦牛背上骑了一小会,拍了几张照片。牦牛很温顺,身后的湖水风扬起了我的围巾。

在这个凛冽的秋日里,我唯一能想起来的,大概便是那个消失在青海湖畔的诗人了——仓央嘉措。两年前,我曾读过他的诗,在他23岁那年,被军队押解经青海湖去西宁的途中,他永远的消失在茫茫湖水和草原之间。那据说是他最后的诗句,依然被人们继续传诵:

“白色的野鹤啊,请借给我飞翔的本领;

我不会飞到远处,不会耽搁很久,只到理塘作片刻的停留。”

从青海湖出来,已是夕阳余晖了。我们往黑马河走去,黑马河到鸟岛这一段被誉为青海湖最美的路段,在不同的季节呈现不同美景:5月,野花绽放,群鸟飞翔;9月,万亩油菜花在湖畔灿烂盛开;在繁华过尽的10月,黑马河草原归于平静,青海湖呈现出最朴素的美态。

此时的路,又美又静,而草原上的落日,竟在几分钟之内,消失的无影无踪,夜色中我们入住黑马河,一天在此结束。

天开地辟帝王州,河朔风云拱上游

雕影远盘青海月,雁声斜送黑山秋

第二天起了个早,吃过当地早餐后,就往第三个景点茶卡盐湖出发了。

茶卡盐湖,别称茶卡或达布逊淖尔,“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海的盐。

在青海,茶卡盐湖与塔尔寺、青海湖、孟达天池齐名,是"青海四大景"之一,被旅行者们称为中国"天空之镜",也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因此,每年来青海的游客都一定会来一趟茶卡盐湖。

小韩告诉我,茶卡盐湖是天然盐湖,生产的盐不仅可以食用,还能供全国食用上75年。而盐湖中因为盐分含量高,几乎没有任何水生生物可以生存。

在青海,你会发现自然界是多么的奇妙,在地壳运动中,竟会形成这样美丽盐湖,实在是惊世奇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但同时,你也会发现,自然形成的风光还得依赖于自然的天气。天气好与坏,直接决定了风光的美与否。

今天的天气并不像昨天那般好,稍显阴霾的天气,也让“天空之境”显得不那么明净。但无妨,这并不影响我的心情,我走在湖边,尝一尝咸咸的湖水,头发被风吹乱,总有一种在海边的错觉。

青海的盐湖多,但每个盐湖又各有各的特色。在我看来,茶卡盐湖美在完颜通布山和旺尕秀山倒影在湖面,形成水天相交、盐湖与山峰交相辉映的景色。而不远处的翡翠盐湖,则更翠、更绿、更为晶银剔透,就像隐藏在大柴旦深处的一颗颗上好的翡翠。每一个小湖泊都像不同成色的翡翠,有的更翠些,有的则更蓝一些……

从茶卡盐湖出来,我们继续驱车前往德令哈。我对德令哈的印象,仅仅是因为海子那句名诗: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这让我勾勒出一幕黑夜里的孤独,一处戈壁滩的荒凉。除了死亡般的空寂,没有任何可以言说的东西。也许诗人故意要在生命的过程中寻找到这样一种洗涤灵魂情感的鬼域。

这略显奢侈的抒情和浪漫,是我离海子最近的一刻。带着海子的诗,夜晚我在大柴旦落梦。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今天的目的地是诗人王维笔下的阳关。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是我读书时代较为喜欢的一首诗,长安西去的大道上一场深情的离别。没想到,诗中的景色,在1300多年后的今天,我也有幸目睹。

在去阳关的途中,还经过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地貌——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是一座座布局有序、造型奇特的群落,简直是罕见的天然雕塑博物馆。在我看来,这是西北风光的又一奇观,是奇妙无穷的天然杰作。

西行的路上,不仅仅是牧场、蓝天、戈壁、沙漠,还有许多的、见所未见的奇观美景。你不能想象这片土地曾经经历了什么,也不知道这片热土还有多少奇迹正在等着你。

我一路赞叹,一路拍照,试图将这美景收进我的相机中,虽然我知道静态的相片远不能反映这眼前的美景。

太阳开始西坠,重新来到了黄昏。我们终于到了阳关。

阳关是我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

阳关和玉门关,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名扬中外,情系古今。两者都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是丝绸之路上敦煌段的主要军事重地和途经驿站,通西域和连欧亚的重要门户,出敦煌后必须走两个关口的其中一个。

在阳关,最令人称道历史事件的则是张骞通西域。据展馆的导游小姐介绍,汉代把玉门关(甘肃敦煌西)、阳关(敦煌西南)以西的中亚西亚以及到欧洲,统称为广义上的西域;而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葱岭以东广大的塔里木盆地为狭义的西域,差不多36个国家,先后被汉征服。

张骞出使西域是历史上的一大盛举,不仅开拓了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更促进了中国与西域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文化的交流。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历史留给阳关的诗歌数不胜数,谁又能想象如今安宁平静的阳关,在几百年前,曾是热血挥霍的战场。黄沙漫漫下,是战骨、是热血、是忠魂!

面对无边大漠,面对苍凉遗址,万般感触涌上我的心头,我感慨辉煌的过去逝者如斯,感慨波涛激流了多少历史故事。

万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

送君走马去,遥似踏花行

第四天,我走进了敦煌鸣沙山。

敦煌鸣沙山位于库姆塔格沙漠东部边缘,是巴丹吉林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过渡地带,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延绵40千米,南北宽20千米,高度100米左右,最高峰170多米。

在鸣沙山中,沙漠宛如两条沙臂张伸围护着月牙泉,虽遇强风而泉不为沙所掩盖。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

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走进鸣沙山,有种“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的体会。

徒步穿越沙漠,一脚深一脚浅,并不是那么容易行走。因此聪明的鸣沙山景区提供了骆驼供游客骑乘,可谓一举两得。

对于动物,我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特殊感情。我从不把动物当作一种取乐的工具,我尊重它们,爱护它们,珍惜和它们一起共度的快乐时光。每一只出现在我生命中的动物,我都记忆弥新。因而我的“动物缘”一直不错,这次也非常幸运,我骑乘的是双峰骆驼是一头非常温顺的领头骆驼。

它驮着我,领着后面四头骆驼,徐徐行走,悠悠的穿越这片沙漠。

这可是我此行最兴奋的时候,一路上,我一手抓着骆驼背上的扶手架,一手轻轻的摸驼峰。它也非常温顺的转过头来蹭我的腿。这段悠悠沙漠行,实在难忘。

午后,我们向着敦煌莫高窟出发。一路上,怀着对敦煌莫高窟的憧憬与神往,在经历了长途跋涉后,当我醒过神来的时候,终于明白自己已经站在了敦煌莫高窟面前。

敦煌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美、保存之完整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

 出于保护的需要,莫高窟采取限量参观并且对石窟进行封闭保护。只有专门解说员临时打开需要参观的石窟才能进行参观。而且窟内建筑是不允许拍照的,因而我只拍摄了几张莫高窟的外观。

洞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龛窟、佛坛窟、涅槃窟、七佛窟、大像窟等。塑绘结合的彩塑内容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泥等。

莫高窟作为人类文化的艺术宝库,仅开凿时间持续几百年,却将很多辉煌的人类文化艺术成就定格在此。从雄伟壮丽的佛像中,可窥视出盛唐的气象。

雄伟壮丽、气势不凡的塑像撞入眼内,我仿佛看到了佛教的精髓,魏晋名士的风流,隋朝精进的与唐朝的繁荣,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朝代。

在莫高窟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有两个人物:一个王道士,一个英国人斯坦因,两人曾经被称为敦煌的罪人。王道士发现了藏经洞,而斯坦因先后两次运走了一万多件的经文与绘画。但如果没有这两人,敦煌莫高窟也许还是深埋沙漠细沙中,还不为世人所知。

时间已让功过难以评述,在这一片沙漠中王道士如何发现莫高窟的存在,我不得而知,但今天能亲眼目睹这里的壁画,却是一种幸运。出于对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敬仰,我只能默默地、虔诚地再远远的审视着这颗点缀在茫茫大漠之中的人间明珠。

古城人道金张掖,一佛金身认六朝

雪满南山松菊茂,日行西麓阵云消

在最后一日取道南的路途中,我有幸目睹了瓜州的日出。

清晨6点钟就启程了,精神不济的我却没了困意,原来我在等一场日出。

从一抹朝阳到冉冉升起的初日,前后不过5分钟,昙花一现的美景被我捕捉到。初秋的瓜州,清晨已有了江南冬日里的寒意。

400公里后,我们抵达了此程的最后一站——张掖七彩丹霞。

张掖丹霞地貌群,如果要用文字来表达,我仅有两个字——震撼。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观、造型之奇特、色彩之斑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

随处可见有红、黄、橙、绿、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种鲜艳的色彩,把山丘、沟壑装点得绚丽多姿。单凭肉眼看张掖丹霞,颜色并不像网络图片上那样艳丽,但真的非常美,用“无限风光在山峰“来形容它的美亦不为过。

在我的印象中,从来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将大自然的元素色彩运用的如此淋漓尽致,张掖的七彩丹霞就像上帝的颜料盘洒落在了这篇山地丘陵上。

这趟旅程,我在清晨的阳光和冷风中,开始了对青海、甘肃进行游览,一个接一个景点,拉脊山、青海湖、倒淌河、茶卡盐湖、德令哈、阳关、敦煌……走在青海湖边,尝一尝咸咸的湖水;漫步鸣沙山中,沙漠中驼铃响叮当;走进莫高窟,凝视大漠之中的人间遗珠……我来时已知不虚此行,走时却有些不舍。

青海甘肃用它的风光,向我无声的诉说它的历史、它的故事,让我有些惆怅,有些怅然,而更多的是触动。在青海甘肃,我找到了梦想中的诗意生活。

后记:这是一篇“伪攻略”,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攻略。9月初我发朋友圈时,有几个朋友就向我预定了攻略,可是最后还是按着自己的感悟写了这篇夹叙夹议的游记。

可能这篇游记可能无法告诉你每个景点的门票价格,每晚住宿条件,但我希望能通过它,告诉你我们国家的西北有多美,告诉你这片热土曾经辉煌的历史,以及告诉你我眼中青海甘肃的诗意生活。

青海甘肃的美,远不止我笔下的文字。我怀念青海甘肃的风景,我也希望有空的时候,你去这篇热土走一走。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乐鱼纪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