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141

2023-06-29  本文已影响0人  秋一梦

今天开始,我们进入“超越自己、不畏惧”这一章的最后一部分学习。也许你会好奇,为什么我要把“正念”这个听起来有些宗教感的内容、放到这一章里呢?

在讲什么是正念之前,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来自“正念分娩”创始人Nancy Bardacke 女士。

2015年3月,我参加了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正念分娩”研讨会。和70多岁的Nancy女士一样,现场20余人中,不少是温柔慈爱的年长助产士。她们虽然没有心理学背景,但在一次次迎接新生命的过程中,也一次次地陪伴、鼓励着所有疼痛、恐惧和焦虑的妈妈们。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如何通过正念练习、帮助孕产妇减轻疼痛、享受而不是忍受分娩。研讨结束前,Nancy女士分享了一个比分娩疼痛更痛的案例:一对年轻的夫妻,孩子出生后,被告知只有几周的生存希望。夫妻俩非常痛苦,可是除了呼吸、什么也做不了。最后,爸爸开始每天给孩子写歌、唱歌,歌声中,他和妻子渐渐平静下来,不再去想将来,把跟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当作一生来过。奇迹发生了:孩子在父母的呼吸声和歌声的平静陪伴下,竟然一周又一周地活了下来……

听这个案例的时候,我哭了,为父母带给孩子的平静、安定的生命力量而感动。时间过去三年多,案例的很多细节已经模糊了,为了描述得更加准确,我花了大半天的时间翻箱倒柜,就像过去的70节课里,每当要举例而又记忆模糊的时候,我会竭尽全力地搜索到最准确的信息和记录,为的是:念念分明。

念念分明,意思是:我们在工作、学习、吃饭、走路等等做每件事的时候,都能从容专注地去做、但又不会被它们羁绊住。我专注地备课、不去焦虑找资料要花多少功夫;父母专注地歌唱和陪伴,不去焦虑孩子明天还能不能活着。于是,就有了正念。

正念本身,指的是:以一种非评判性的方式关注此时此地的体验,是一种修行实践和生活方式。正念这个词,最早出自佛教《四念住经》,二千六百多年前,佛陀第一次正式提到它,属于佛教提倡的“八正道”之一,是禅宗中主要的修行方法,也被称为“观禅”或“内观禅”。而我们这周要学习的,是与宗教信仰无关的“正念疗法”。

20世纪7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分子生物学博士、马萨诸塞州医学院荣誉医学博士卡巴金教授,将正念理念从宗教中剥离出来,创立了正念减压疗法,帮助人们处理压力、疼痛和疾病。此后,以正念为核心,又发展出了多种心理疗法,包括:正念减压疗法、正念认知疗法、辩证行为疗法、接纳与承诺疗法等。正念疗法是对以正念为核心的各种心理疗法的统称。三十多年来,正念疗法像一股时尚风,吹遍了欧美各国。

2012年起,林紫机构也邀请了卡巴金教授本人和他的弟子陈德中老师来到中国,举办了数十期正念工作坊,普及和推广正念知识。

有一次在北京开会,一位大学教授好奇地问我:“最近好像很流行正念啊?正念就是正确的念头吗?”我摇摇头,回答他:“正念的正,不是正确的正,而是正在的正,是对正在发生的当下的觉察。”

卡巴金教授喜欢用中文的“念”字来解释正念:念,上面一个“今”下面一个“心”,就是“心在当下”。

正念是一种古老的修行方式,而修行这个词,像正念一样,虽然快被用滥了、但它们的本意,仍然对我们平凡的日常生活有重要意义。在我来看,“修行”就是越活越清晰,而“正念”则是保持清晰的力量来源。

所以,不用担心,这一周的学习,与宗教无关,不需要你具备任何宗教信仰,只需要你带着自己的“今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