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教育学心理学

刻板印象威胁 我不属于你们眼中的那个群体!

2016-12-26  本文已影响180人  怡心的海shu

在一项重大任务开始着手前,某个想法忽然袭来——我不会将事情搞砸了吧?然后开始担心事情弄糟后别人将自己归类于失败者群体;当衣着朴素的父母挽着自己的手走在城市里的时候,是不是多多少少会有一丝丝顾虑——周围人会不会从此认为自己生活拮据并对自己产生了同情……身边总有些许这样的事让自己感到小小的焦虑,那是什么在这些事件背后“推波助澜”呢?

1995年,Steele和Arinson将此类现象背后的作用机制定义为“刻板印象威胁”,它是个体所经历的一种风险,处于该风险中的个体担心自己会验证所属群体的消极刻板印象(人们在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人或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刻板印象威胁的实质是刻板印象威胁到了人的自我完善,在我们和质朴的父母走在城市里的时候,他者可能会对此作出认知的调整,略微改变对自己的评价,将自己归类于某种自己不能够接受的群体,而这与所希望在他人眼中建立的理想自我想象产生冲突,就会造成刻板印象威胁。这种个体将刻板印象评估为对其社会身份认同(自己所希望构建的在他人眼里的形象)有潜在威胁将会产生刻板印象威胁(Mayor,O`Brier)。

处于刻板印象威胁状态下的人,在行为上的表现会有所下降。倘若我们在进行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刻板印象威胁会消耗一定的注意力资源和心理应激资源,降低工作记忆(短时记忆),致使人无法全心全意投入到解决困难的过程里。长时期的刻板印象威胁容易使人产生对刻板印象领域或者刻板印象群体的不认同,比如贫困的人受到刻板印象威胁(本身自我概念的界定与贫穷的刻板印象冲突)后,迫切希望逃离困苦的群体,并在言行举止上回避贫穷(消极刻板化群体的特质)问题。同时,污名认同威胁模型认为,人会根据在外界得到的信息对自身所处的情境作出评价:当人在经历消极刻板印象威胁(外界的信息是一种消极的固定的形象)时,意识与无意识都会使人增加消极的感受体验。

刻板印象威胁是刻板印象消极作用的体现。而刻板印象威胁产生作用的机制并非都是自动化(无意识)的。Gilbert和Hixon认为启动刻板印象是需要一些注意资源的,而当人形成反刻板印象的实例或意愿时,比如刻板印象群体中存在的特殊情况(比如贫困群体中活得非常幸福的人),刻板印象就不容易被激活,刻板印象威胁就不易产生。当然,我们亦可以采取意识上抑制的策略,通过觉察刻板印象激活的过程减弱情境与刻板印象之间的链接,不过这需要人具备较高的元认知能力(觉察自我的意识过程的能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