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爱上了逛简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01893/d9b0ab9f991e7291.jpg)
今天早上起床是被闹钟叫起来的。 不瞒你说, 这是很难得的事情,一般来说, 我可以睡到自然醒。我在四十岁的时候实现了财务自由, 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出去办完事情,在开车回家的路上, 脑子里居然闪现的都是最近几天随意在简书上读到的真人故事和写故事的人的事情。他们竟然钻进了我算得上是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来了, 为什么?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 我又对那些在遥远的祖国生活和写作的人们关注了起来。为什么? 我一直没有答案。
开的路熟悉不过, 维也纳的交通和路况是不复杂的,一般人都遵守规则, 懂得礼让。 红灯停,绿灯开, 呆在你的车道里, 就不太会有突然状况出现的。这也成就了我开车时经常是惯性地开往目的地,思绪却会飞到了十万八千里之外的任意一个地方,任意一个时空里,幻想也好,回想也好,童年也好,奶奶做的美味上海本帮菜也好,父母的健康,女儿的学业, 下次的旅行, 等等等等这些都成了开车时的思绪。当然除了在高速公路开车, 那我还是精神集中的。
今天开车时的思绪却停在了围绕简书的这个范围。
其实从我接触到简书到现在一个多月, 感觉好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真的!简书里面有那么多坚持写作的各色人等:带娃妈妈,退休大伯大妈,青年学生,各种职业的男女老少等等。我基本都是在推荐首页随意点开一篇文章看看的, 结果每次都看到放不下手。
每个不同的人在写着不同的心里故事, 在倾述着不同的思想感受, 在描述着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在做着或远或近的梦想;有些在跟自己对话,在理清混乱的思路;有些在跟命运抗争,在自愈里强壮起来;有些用写作充实自己,给自己和别人励志, 提升大家的思考境界。还有很多很多。。。
我一次次被简书里的作者们感动得热血沸腾的或者泪光莹莹的,有时先生问, 怎么啦?
我看到很多作者都是工作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做了饭吃完后已经很疲惫了, 却还是坚持写日记。有的带娃妈妈, 半夜才有时间写作和画画。还有这几天无意中发现并且在读的热门排行榜, 里面有位生病了, 手术后尚未完全康复就不停耕作的坚强的女性简友贺碧琼。看着他们的文章, 自然真切,情感细腻, 我经常眼眶湿湿的, 心里有些酸疼。
正当我思绪还在简书里, 听见了一声短暂而尖利的汽车喇叭声。 是一辆正在左转的黑色汽车发出的。原来我没完全开在突然有些变弯曲的车道里, 左轮胎已经完全过界了。 黑车的主人在提醒我呢。赶紧回到我的车道上。
我在想, 我今天要写日记。平时都是脑子里思绪万千, 过后忘得精光。
我突然记起了以前做学生时期的勤奋, 每天学习到深夜, 清晨5点多就要起床, 也没喊过苦。还有我的爸妈, 每天比我更早起来做好早饭给我吃。
我突然记起了自己刚出国那几年, 每天下了班还要坚持赶去夜校学习德语,从零开始 直到后来的突飞猛进着实下了很大功夫。那些年里手头只有德语书, 电视电影只看德语的, 听歌也只听德语歌。结论是,掌握一门语言是要时间积累的。而掌握了一门新的语言就等于给自己的生活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我突然想起了, 出国没几个月的我已经用德语把驾照考了出来。 周围的亲人,同事,朋友都夸我, 说真是不简单, 就是当地人还有很多不是一次考出来的,更何况理论知识考了满分。问我怎么考出来的? 死记硬背, 反复训练自己, 三个月没看电视, 就这么简单。
灵光一闪, 我知道了答案。
为什么简书吸引了我?为什么我读着读着被这些作者普通人的故事吸引了?
因为这些故事是我熟悉而又遥远了生活的。
这些普通人的普通平凡的生活写作里,有我物质贫乏而又精彩美丽的童年时代,有我努力刻苦的学生时代, 也有迷茫失落和奋力上进的青春时代。 让我欢喜让我忧的亲情,友情,爱情。
虽说在国外多年,我有幸福的家庭,乖巧的女儿, 体贴的先生。生活比较悠闲,经济独立自理,愿意的话 随时可以说走就走去旅行。而且也如愿, 放下了工作压力, 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可以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于是就有了很多年前开始学习意大利语, 因为经常去意大利旅游度假。最早的时候已经学到自己会简单的听,说,写了。之后又丢一边,明日复明日了。
之后学这个, 学那个,计划这个,计划那个。 最后都不了了之了。正是如此, 自己感觉好似有点失去一股子以前的冲进。做什么事情都拖拖拉拉,不尽全力。
生活似乎很完美, 但是隐隐之中我感到有些说不出的感觉。
在写这篇日记的时刻, 我知道这个说不出的感觉就是: 对自己的不满意。
是的, 我以前对自己很满意很自信, 到现在慢慢的对自己不满意了。
这些年, 我习惯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放在面前做挡箭牌, 原地踏步。
是无意中发现的简书, 和简书里无数勤奋努力的默默耕耘者让我突然间又有一种做个更好的自己的冲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01893/44821800f88fad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