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1

2019-12-21  本文已影响0人  乐泽

跟大家分享今天的攻略积极倾听重复法。积极倾听并重复孩子的话,也是接纳感受的一个攻略,但如何重复孩子的话,有特定的句型结构告诉大家。

场景一,情绪来自第三方,比如孩子放学回家不高兴,父母想问学校发生了是吗,孩子会气呼呼的说,我很生气,因为今天小明拿了我的橡皮,我希望他以后拿我橡皮之前跟我说一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会怎么回应孩子呢?有什么好生气的,别把自己给气坏了,或者你怎么这么无能,别人拿你的橡皮你就不能拿回来?你好歹告诉老师。

其实,父母不需要给解决方案,接纳孩子生气的感受就能解决问题,可以试试这样说:你很生气,是因为小明拿了你的橡皮,你希望他以后拿你橡皮之前跟你说一下,孩子会说嗯  孩子说完以后不再生气,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情绪就被疏导了。

父母只要认真的倾听,把孩子描述的事情重复一下,这里要注意人称的转换,就能抚慰孩子的情绪,当孩子知道自己如何跟同学相处时,更不必太着急地给出解决方案,孩子的情绪通过自己诉说,表达,被父母积极的倾听后,就被疏导了,有时说到情绪不是非要给出一个解决方案,而是让对方知道被听见,被接纳就足够了。

场景二,情绪来自父母。比如说孩子会这样说,妈妈,你实在太烦人了,因为我做作业的时候你不是说太慢,就是说,我姿势不对,我希望你不要打扰我。那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回应呢?书中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我真的很烦人,是因为你做作业的时候,我在旁边,不是说你太慢,就是说,你姿势不对,你希望我不要打扰你,孩子回答是的,经过这番对话,孩子的情绪会舒缓很多,因为孩子知道,父母理解了自己的困扰。

如果孩子跟你讲一件学校里发生的事情,简单重复孩子说的话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是要稍稍留意语气,语调不能是讽刺嘲笑或看不清的语调。

今天的攻略非常的简单,希望大家能够运用到与孩子和别人的相处当中,能够积极的去倾听。其实倾听真的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

无论我们在干什么,只要孩子们跟我们表达,我们都应该放下手中的事情,蹲下来认真的去倾听孩子所说的。

即使在成人世界积极倾听重复法也是很有用的,有时候只是想让身边的人知道我们自己干了一件多么无厘头的事情,他人听自己讲就够了,根本不需要解决方案,孩子也是一样的。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两步倾听法,随着年龄的慢慢长大,父母慢慢就会有失落感,孩子愿意讲的话越来越少,有时无论父母怎么做,回应就是一个字嗯,多的时候两个字 还行,不好,如果再多点,三个字,不知道。那父母如何听孩子才愿意说呢,为什么孩子说的话越来越少了呢。

今天的攻略教两步倾听法,第一步,只听不说 积极用心的去倾听,父母要先听孩子说完。孩子才会听父母说,父母闭上嘴巴,孩子才开始思考,之所以父母与孩子沟通不下去,是因为在孩子没有把话说完时就被父母打断,有时甚至是被父母带着批评或否定的口吻打断,孩子的第一句话往往是试探父母的反应,根据父母的反应,再决定自己要不要继续沟通,第一句话往往也是孩子想要表达的最表层的意思,一般情况下,只要被父母否定,批评后,孩子是不愿意继续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在听的过程当中,不评判,不指责,不否定。听懂孩子真正的意思,仅有耐心是不够的,还要不评判。不指责,不否定孩子,才会把内心真实的想法说出来。

父母的逻辑是这样的:因为爱孩子,才把建议和经验教给孩子,孩子才能避免走弯路,无数事实证明,父母给的建议,即使是对的,方法是好的,对孩子是有帮助的,孩子也不太愿意听,大多父母很执着,一直说到孩子去做这件事才罢休,因为爱孩子所以执着。父母认为放弃就意味着让孩子走弯路,孩子的逻辑是这样的:你都不了解情况,要么只知道让我干这个 干那个,要么这个也不让干,那个也不让干,甚至我想干的不让干,我不想让干我不想干的偏让干,永远在那里指挥着我,那孩子的潜台词是什么呢?

孩子会这样想,我就是做不好事,要做,你自己去做好了,我才不敢,每次都说为我,好比我,强迫我哪里是为我好,我就是不听你的。孩子看到父母拿自己没有办法,使内心很是窃喜,而父母感到孩子越大越难被说服,孩子再大些,门一关,再也不搭理人了,好不容易门开了,结果孩子挂出一个牌子,未经允许不得入内,为此多少个父母,多少个夜晚,父母以泪洗面,百思不得其解。

妈妈们感觉不被理解,明明每句话都是对的,可总被嫌弃,心里很委屈,那么在与老公沟通的时候就会变成了诉苦的时间。那么妈妈们在这个循环当中周而复始,过着自己不想要的日子,有时发现真不是过日子。简直是熬日子,生活到底是怎么了。

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的原因,可能是嫌弃父母唠叨啰嗦,父母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带来更多的批评,甚至打骂,父母还有孩子本该是彼此依靠,最深爱的双方却在现实中互相伤害和对抗。今天的倾听法,帮助父母走进孩子的内心。这个方法也可以适用于各种关系当中。

大家下午好,接下来开始我今天的分享,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那就是孩子回到家把手机录音功能打开,连续录音三天,你会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那就是我们每天跟孩子说的话,翻来覆去就这几句,比如:去刷牙,穿上你的衣服,去睡觉,去做作业,快去洗手,把电视关了,抓紧时间吃饭,否则就要迟到了,多喝水,把你的玩具捡起来。

大家听到这样的话,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我们的孩子听到之后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记得贝妈说,他在一次演讲当中,一位三年级的小孩子一定要参与体验活动,听完这几句话之后,他说:你们大人平时就是这样说话的,所以我能拖多久就拖多久。当时全场寂静,每一个在现场的家长都深深的被震撼,拖延不全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父母忽视孩子的感受造成的,那之前在朱朱这里上过父母课堂体验式课堂的家长应该也能够从我分享的这句话当中听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命令式的语言。

大家再来听一听这样的话,再过五分钟把作业做了好不好,现在把电视关了行不行,这是什么样的问题呢?这样的问题叫封闭式提问,称为仙人指路的思维模式,给孩子指出了一条路,且答案还必须是符合父母心意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样的提问会让事情向着不同的方式发展。

我今天要说的攻略是引导式提问法,就是把家长口中的感叹号转化为问号,那问号往往引发思考,背后是相信孩子自己能找到解决方案,鼓励孩子思考,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想象力和自信等品质。

引导式提问是开放式的,往往使用 什么,如何 怎样等词语,可以简单理解成把感叹号转化成问号的育儿攻略,引导式提问意味着父母没有预设,即使孩子的解决方案不够完美,父母也愿意陪伴孩子一起去探索。这就要求父母对孩子有足够的信心,相信孩子能行。

贝妈把引导式提问形象地比喻为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思维方式,一个问题有三个以上的解决方案,父母在进行过程中可以自行的判断。引导式提问是鼓励式教养当中最有力量的一个攻略,更是体现父母对孩子尊重和鼓励的沟通的方式,现在我们把之前的九句话,以引导式提问的方式表达出来。

看怎样可以让牙齿又干净又整洁呢,想想看,穿什么衣服出去不会感到冷呢,你准备什么时候睡觉,你准备什么时候做你的家庭作业,怎样才能让你的手看起来干干净净呢,你准备什么时候关电视,想想看,有什么办法能准时到达学校呢,想想看,口渴了该怎么办,想想看怎么收拾你的玩具。

比如孩子不愿意刷牙,我会问:怎样可以让你的牙齿干净又整洁呢?孩子回答:看电视 看书,不吃糖 看医生,漱口,刷牙,那现在可以做什么呢?他会说,刷牙。自己就开心地跑去刷牙了,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思维总是天马行空,在父母的大脑中只具有刷牙这样一种方式,但孩子给出了六种,而且每种都是可行的,刚开始,他说,看电视可以让牙齿干净而整洁,我很惊讶,但的确,电视中也有专门教孩子怎么刷牙的呀。

引导式提问可以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和能力呢?当问这些问题时,孩子会主动思考该怎么办,从而激发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相反,用命令告知孩子的反馈是对抗和拖延。第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未来是人工智能时代,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未来人工智能都无法替代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很多教育教给孩子的往往都是凡事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孩子的思维就会受限,第三,办法都是谁想出来的,一定是孩子,那孩子会有一种我可以做好事情,我能自己解决问题的自信,最重要的是孩子愿意去实施自己想出来的解决方案。

直接的命令或告知看起来简单,快速,而引导式提问实在麻烦,而且陌生,脑袋还要转转弯。但是教养孩子的过程从来不是一个简单快速的 通过直接的命令或告知,即使真的培养了一个听话的孩子,在但难道是你所期望的吗?孩子的自信,独立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这些优秀的品质和能力,是从哪里去学习呢?这好比孩子学习游泳,他需要自己到水里去扑腾,然后才能学会。如果总台岸上告诉他要换气,蹬腿,即使他照做了,也未必真能学会游泳,我们的孩子不是在家就是在学校,家是父母教养孩子最好的游泳池,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一点懒都不能偷。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选择放手,在孩子大的时候选择插手,孩子12岁之前,父母是孩子的全部。

大家下午好,我来跟大家分享今天的攻略,教三步六字引导法,三步就是问三个问题,六个字是每个问题有两个关键字,这三个问题是:

第一个问题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那大家应该也猜到了,关键词就是感受。第二个问题是你有什么样的想法,第二个关键词就是想法,第三个问题是你有什么样的决定,或者是计划关键词决定。

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打架的情况。那么不妨试一下这三个问题,一个孩子说,另一个孩子安静的听。如果另一个孩子要打断或辩解时,妈妈要温柔的制止,并告诉他,等对方说完,你也有机会说,等三个问题都问完以后,孩子通常也就知道怎么样解决问题了。

三步六字引导法,不仅适合年幼的孩子,还适合青春期的孩子。甚至在成人人际关系当中都发挥着显著的效果,在情绪爆发前一定记得先问这三个问题,坏情绪自然得到了疏解,或者是彻底消失不见了。

小学生的家长肯定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孩子的分数,那一位妈妈曾经分享过,如果孩子一回到家就哭。他知道今天一定考试了,而且考得不好,虽然父母也没有指望孩子,每次都是第一名。但一说到成绩,孩子就崩溃,学校老师要求写反馈。现在成绩是孩子的心病,应该怎么谈呢?提到了这样的一个挑战,就是用三步六字引导法轻松地与孩子谈分数,稍后我会把这个挑战用图片的形式发到群里。

不管是简单的引导式提问,还是三步六字引导法,实施的困难点就是家长要有足够的好奇心,允许孩子的答案跟你不一样,要避免父母先把答案想好,然后让孩子来回答,这种感觉就像你挖坑孩子来跳,然后你自以为搞定了孩子,孩子其实很聪明,很快就会发现这是一个计谋,感受到不被尊重,更没有感受到爱,随后攻略就不会起作用。保持足够的好奇心,不带任何预设,允许孩子不同,哪怕不够完美,也会收获惊喜。

保持好奇心,让父母看到孩子更多的可能性,发现事情背后真正的原因,保持好奇心,让孩子看到人与人之间的爱,善良,责任等优秀品质,保持好奇心,可以收获频频的感动,因而懂得更加的珍惜。当使用三步六字引导法师,孩子的回答是不知道 该怎么办呢?这是一定会遇到的困难,可以这样来应对。

第一种情况可能是父母问了一个假的引导式问题,比如是:书中提到了一个毕妈带孩子上英语课回来的一个案例,他问孩子:今天英语课感觉怎么样,孩子回答还行。我听说全英文上课,你有什么想法?孩子回答,就是有点难,有些听不懂,听懂了,我都举手回答了。我一着急就说:你哪些听不懂呢,孩子回答不知道,因为没有听懂,所以也不知道是哪些。当时孩子的爸爸说:你刚才的问题没有问对,你要这么问,当遇到听不懂的地方时,你可以怎么做呢?

如果是问对了问题,还是继续说不知道怎么办,那你可以试试这样几个方式:你愿意现在再想想吗,你是想在回家前告诉我,还是睡觉前告诉我,我这里有一个魔法棒,他常常给你力量,让你想起一些事情,帮助你思考,要不要试试,你试试从沙发那头跳过来后给我一个主意,我先给你一个点子,你再想一个点子如何?

当孩子不知道怎么做或者犯了错误时,父母总是争分夺秒地教孩子正确的方法,生怕错过什么。我们建议父母腾出一点时间让孩子自己思考,而不是急于给出解决方案,总之,引导式提问的核心是鼓励孩子独立思考,父母陪伴,鼓励和引导孩子克服困难,而不是帮助孩子解决困难。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攻略,叫abcd陪伴法。

父母如何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呢,父母放下手机,放下所有的事情,把自己想象成孩子的朋友,全身心的投入孩子的世界中,做孩子觉得开心快乐的事情,在鼓励式教养中贝妈把这样的陪伴叫做abcd陪伴法。

我每天都有这样的高效陪伴时光,那么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会轻松很多。特别是使用了abcd陪伴法后。孩子在吃饭,刷牙,洗脸或睡觉时等都会非常配合。

方法无需花费父母太多的时间,只需遵循以下四步,第一步询问,aSk 询问孩子跟爸爸和妈妈在一起做什么事情是最开心的。

第二步是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孩子回答后不要局限于一个游戏或一件事情,爸爸妈妈要追问,还有吗,在互动过程中不能传递给孩子做不到,不可能没道理,这样的信息,否则终止交流,孩子越小,父母越需要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回应。

第三步,选择choice,这么多方案中,让孩子自己选一个。这一次让孩子选父母来配合。如果孩子选择了,就需要实施,如果当下无法实施,可以约定一个时间来实施。鼓励孩子选一个当下可以实施的方案进行互动。

最后一步就是做 doing 不要再等待,现在就开始。但需要跟孩子约定一个时间,这个时间最好有孩子自己说,父母可以问。你希望我们玩多久,或者你希望我们玩几次。这四步的英文首字母刚好是abcd,所以称为abcd陪伴法。它可以有效的改善以下原因造成的不良亲子关系。

第一全职妈妈长期跟孩子在一起,但未能全身心的投入的陪伴孩子。第二是父母与孩子有短暂或长期的分离,第三,父母长期出差或工作很忙,第四,亲子关系比较糟糕,父母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

你处在这样几种情况,可以尝试使用今天的abcd陪伴法。但是要注意abcd陪伴法使用一次是不够的,父母有多长时间没有陪伴孩子,那么就要坚持多长时间,这样才能慢慢的融合亲子关系,重新与孩子建立的连接。建立新的连接,坚持21天,效果非常的显著。

关于陪伴也是有最低的时间要求,正面管教一书当中有一个建议,两到六岁的孩子,每天至少10到15分钟,六到十二岁的孩子,每周至少一次,每次30分钟以上,十二岁以上的青少年,每月一次做孩子不能拒绝的事情,这和我们正面管教当中的特殊时光比较相似,只不过贝妈这里把它更加的详细了,怎么样具体的去实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