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回归 logistics regression

逻辑回归 logistics regression 公式推导
逻辑回归虽然名字里面有回归,但是主要用来解决分类问题。
一、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
线性回归的表达式:

线性回归对于给定的输入 x,输出的是一个数值 y ,因此它是一个解决回归问题的模型。
为了消除掉后面的常数项b,我们可以令

同时

也就是说给x多加一项而且值恒为1,这样b就到了w里面去了,直线方程可以化简成为:

二、分类问题(Classification)
二分类问题就是给定的输入 x,判断它的标签是0类还是1类。二分类问题是最简单的分类问题。我们可以把多分类问题转化成一组二分类问题。比如最简单的是OVA(One-vs-all)方法,比如一个10分类问题,我们可以分别判断输入 x 是否属于某个类,从而转换成10个二分类问题。
因此,解决了二分类问题,相当于解决了多分类问题。
三、如何用连续的数值去预测离散的标签值呢?
线性回归的输出是一个数值,而不是一个标签,显然不能直接解决二分类问题。那我如何改进我们的回归模型来预测标签呢?
一个最直观的办法就是设定一个阈值,比如0,如果我们预测的数值 y > 0 ,那么属于标签A,反之属于标签B,采用这种方法的模型又叫做感知(Perceptron)。
另一种方法,我们不去直接预测标签,而是去预测标签为A概率,我们知道概率是一个[0,1]区间的连续数值,那我们的输出的数值就是标签为A的概率。一般的如果标签为A的概率大于0.5,我们就认为它是A类,否则就是B类。这就是我们的这次的主角逻辑回归模型 (Logistics Regression)。
四、逻辑回归(logistics regression)
明确了预测目标是标签为A的概率。
我们知道,概率是属于[0,1]区间。但是线性模型 值域是
。
我们不能直接基于线性模型建模。需要找到一个模型的值域刚好在[0,1]区间,同时要足够好用。
于是,选择了我们的sigmoid函数。
它的表达式为:
它的图像:

sigmoid函数
这个函数的有很多非常好的性质,一会儿你就会感受到。但是我们不能直接拿了sigmoid函数就用,毕竟它连要训练的参数 w 都没得。
我们结合sigmoid函数,线性回归函数,把线性回归模型的输出作为sigmoid函数的输入。于是最后就变成了逻辑回归模型:

假设我们已经训练好了一组权值。只要把我们需要预测的x代入到上面的方程,输出的y值就是这个标签为1的概率,我们就能够判断输入数据是属于哪个类别。
接下来就来详细介绍,如何利用一组采集到的真实样本,训练出参数w的值。
五、逻辑回归的损失函数(Loss Function)
损失函数就是用来衡量模型的输出与真实输出的差别。
假设只有两个标签1和0, y的取值为0或1。我们把采集到的任何一组样本看做一个事件的话,那么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假设为p。我们的模型y的值等于标签为1的概率也就是p。
因为标签不是1就是0,因此标签为0的概率就是: 。
我们把单个样本看做一个事件,那么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就是:

这个函数不方便计算,它等价于:

解释下这个函数的含义,我们采集到了一个样本 。对这个样本,它的标签是
的概率是
。 (当y=1,结果是p;当y=0,结果是1-p)。
如果我们采集到了一组数据一共N个,
{},这个合成在一起的合事件发生的总概率怎么求呢?其实就是将每一个样本发生的概率相乘就可以了,即采集到这组样本的概率:

注意是一个函数,并且未知的量只有w(在p里面)。
由于连乘很复杂,我们通过两边取对数来把连乘变成连加的形式,即:

其中,
这个函数F(w)又叫做它的损失函数。损失函数可以理解成衡量我们当前的模型的输出结果,跟实际的输出结果之间的差距的一种函数。这里的损失函数的值等于事件发生的总概率,我们希望它越大越好。但是跟损失的含义有点儿违背,因此也可以在前面取个负号。
六、最大似然估计MLE(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我们在真实世界中并不能直接看到概率是多少,我们只能观测到事件是否发生。也就是说,我们只能知道一个样本它实际的标签是1还是0。那么我们如何估计参数w跟b的值呢?
最大似然估计MLE(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就是一种估计参数w 的方法。在这里如何使用MLE来估计w呢?
在上一节,我们知道损失函数F(w)是正比于总概率的,而F(w)又只有一个变量w。也就是说,通过改变w的值,就能得到不同的总概率值
。那么当我们选取的某个
刚好使得总概率
取得最大值的时候。我们就认为这个
就是我们要求的w的值,这就是最大似然估计的思想。
现在我们的问题变成了,找到一个,使得我们的总事件发生的概率,即损失函数F(w)取得最大值,这句话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

七、 求F(w)的梯度
梯度的定义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一维的标量x,它有导数。
对一个多维的向量

来说,它的导数叫做梯度,也就是分别对于它的每个分量求导数

接下来请拿出纸笔,一起动手来推导出的表达式。请尽量尝试自己动手推导出来,如果哪一步不会了再看我的推导。
七(二)、求梯度的推导过程
为了求出F(w)的梯度,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原谅我非常不喜欢看大串的数学公式,所以我尽可能用最简单的数学符号来描述。当然可能不够严谨,但是我觉得更容易看懂。
然后求1-p的值:

p是一个关于变量 w的函数,我们对p求导,通过链式求导法则,慢慢展开可以得:

上面都是我们做的准备工作,总之我们得记住:

并且可以知道

下面我们正式开始对F(w)求导,求导的时候请始终记住,我们的变量只有w,其他的什么都是已知的,可以看做常数。

终于,我们求出了梯度 的表达式了,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它长什么样子:

它是如此简洁优雅,这就是我们选取sigmoid函数的原因之一。当然我们也能够把p再展开,即:

八、梯度下降法(GD)与随机梯度下降法(SGD)
现在我们已经解出了损失函数F(w)在任意 w处的梯度了,可是我们怎么算出来呢? 回到之前的问题,我们现在要求损失函数取最大值时候的
的值:

梯度下降法(Gradient Descent),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问题。核心思想就是先随便初始化一个,然后给定一个步长
,通过不断地修改
->
,从而最后靠近到达取得最大值的点,即不断进行下面的迭代过程,直到达到指定次数,或者梯度等于0为止。

随机梯度下降法(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如果我们能够在每次更新过程中,加入一点点噪声扰动,可能会更加快速地逼近最优值。在SGD中,我们不直接使用,而是采用另一个输出为随机变量的替代函数

当然,这个替代函数G(w)需要满足它的期望值等,相当于这个函数围绕着
的输出值随机波动。
在这里我先解释一个问题:为什么可以用梯度下降法?
因为逻辑回归的损失函数L是一个连续的凸函数(conveniently convex)。这样的函数的特征是,它只会有一个全局最优的点,不存在局部最优。对于GD跟SGD最大的潜在问题就是它们可能会陷入局部最优。然而这个问题在逻辑回归里面就不存在了,因为它的损失函数的良好特性,导致它并不会有好几个局部最优。当我们的GD跟SGD收敛以后,我们得到的极值点一定就是全局最优的点,因此我们可以放心地用GD跟SGD来求解。
好了,那我们要怎么实现学习算法呢?其实很简单,注意我们GD求导每次都耿直地用到了所有的样本点,从1一直到N都参与梯度计算。

在SGD中,我们每次只要均匀地、随机选取其中一个样本,用它代表整体样本,即把它的值乘以N,就相当于获得了梯度的无偏估计值,即

因此SGD的更新公式为:

这样我们前面的求和就没有了,同时都是常数,N的值刚好可以并入
当中,因此SGD的迭代更新公式为:

其中是对所有样本随机抽样的一个结果。
九、逻辑回归的可解释性
逻辑回归最大的特点就是可解释性很强。
在模型训练完成之后,我们获得了一组n维的权重向量 w 跟偏差 b。
对于权重向量 w,它的每一个维度的值,代表了这个维度的特征对于最终分类结果的贡献大小。假如这个维度是正,说明这个特征对于结果是有正向的贡献,那么它的值越大,说明这个特征对于分类为正起到的作用越重要。
对于偏差b (Bias),一定程度代表了正负两个类别的判定的容易程度。假如b是0,那么正负类别是均匀的。如果b大于0,说明它更容易被分为正类,反之亦然。
根据逻辑回归里的权重向量在每个特征上面的大小,就能够对于每个特征的重要程度有一个量化的清楚的认识,这就是为什么说逻辑回归模型有着很强的解释性的原因。
十、决策边界
补充评论里的一个问题,逻辑回归的决策边界是否是线性的,相当于问曲线:

是不是的线性的,我们可以稍微化简一下上面的曲线公式,得到:

我们得到了一个等价的曲线,显然它是一个超平面(它在数据是二维的情况下是一条直线)。

十一、总结
终于一切都搞清楚了,现在我们来理一理思路,首先逻辑回归模型长这样:

其中我们不知道的量是w,假设我们已经训练好了一个 , 我们用模型来判断
的标签呢?很简单,直接将
代入y中,求出来的值就是
的标签是1的概率,如果概率大于0.5,那么我们认为它就是1类,否则就是0类。
那怎么得到呢?
如果采用随机梯度下降法的话,我们首先随机产生一个w的初始值 ,然后通过公式不断迭代从而求得
的值:

每次迭代都从所有样本中随机抽取一个来代入上述方程。
出处:https://zhuanlan.zhihu.com/p/4459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