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博物馆

发现:春之韵

2018-04-12  本文已影响0人  石头的成长馆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们都理所当然的习以为常,比如四季的变换、昼夜的更替以及饿了要吃饭等基本常识。但有时候,这些司空见怪的事物因为太过于自然常见,反倒容易忽略它们。造成的可能后果是:它逐渐使我们的敏感度降低,丧失对生活的热情。不是生活无趣,而是我们自动选择了忽视,忘记了去发现

曾经认为坚不可摧的事实,最后可能证明的只是一个谎言。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没时间的“事实”,“我很忙,所以没时间”,“我没时间,所以没空看书”,“我也想做,可是没时间”,以上三个常见的事实,也是你我曾经或者现在依旧用的借口,我们在说服别人,也在开脱自己,最终达成一种和谐状态。当把别人宽容视为必然,自我麻痹看作真实的时候,也正是谎言变成“事实”的一个认识过程。这样的经历越多,越加固这种想象中的事实,也越积重难返,最终陷入这种虚假真实不能自拔。最终我们无数次在追求生活的的多变,却一次次在原点呐喊,心有多不甘,声就有多大,生活依然如故。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就像一个个沙漏,里头装的啥子总量是相当的(大家的寿命都差不多),不同的是,有些人的沙漏颈部较细,有些人的沙漏颈部较粗。那些颈部较细的沙漏能够抓住每一粒时间之沙,虽然沙子总量一样,但相对却拥有更长的生命。”上述生命的维度的差异,实际也就是每个人 “暗时间”利用的如何。

“如果你有做总结的习惯,在度过一段时间之后总结自己在 某某领域投入了多少时间,建议千万不要粗略地去计算有多少天下班后拿起书翻看过,这样你也许会发现书倒是常翻,但领悟却不见得多深,表面上花的时间不少,收益却不见得那么大。因为看书并记住书中的东西只是记忆,并没有涉及推理,只有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个事物,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这部分推理的过程就是你的思维时间,也是人一生中占据一个显著比例的‘暗时间’。”

“你走路、买菜、洗脸洗手、坐公交车、逛街、出游、吃饭、睡觉,所有这些时间都可以成为‘暗时间’,你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进行思考,反刍和消化平时看和读的东西,让你的认识能够脱离照本宣科的层面。这些时间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日积月累将会产生巨大的效应。”

林语堂先生曾说“哲学家观察人生,正如艺术家观察风景一样——是隔着一层薄纱或一层烟雾的。”进而认为正是哲学家的这种看法“使生硬的人生琐事软化,容易使我们看出其中的意义”。他说“我们往往在生活的追求中忘记了真正的自我,”并为人世四大骗子“名、利、权、时尚”所奴役,特别指出“时尚”的欺骗性。他说“人们虽由畏惧上帝和畏惧死亡的压迫中解放了出来,但还有许多人仍不能解除畏惧人们的心理,不管我们是有意或无意,在这尘世中一律都是演员,在一些观众面前,演着他们认可的戏剧。”

“我们的演戏本能是根深蒂固的,以至于我们常常忘记离开舞台,忘记还有一些真正的生活可过。因此,我们一生辛辛苦苦地工作,并不依照自己的本性,为自己而生活,而只是为社会人士的喝彩而生活,如中国俗语所说老处女‘为他人做嫁衣’。”

在大时代面前,我们往往像蚂蚁一样,“爬上了一个磨盘,以为这块巨大的石头是稳如泰山的,哪知道又开始转动了”。苏轼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他在经历著名的“乌台诗案”之后,于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八月五日写一篇关于“乐与苦”的短文,深刻表达着历经世事的顿悟。兹摘录如下:

“乐事可慕,苦事可畏,皆是未至时心尔。及苦乐既至,以身履之,求畏慕者初不可得,况既过之后,复有何物比之?寻声捕影,系风迩梦,此四者犹有仿佛也。如此推究,不免是病,且以此病对治彼病,彼此相磨,安得乐处。当以至理语君,今则不可。”

前些日子,为给单调、琐碎的工作增加一丝生气,开始有意和无意的观察上班路上的花草及树木的变化。完成这个也许很无聊的一个观察活动,大体需要以下几个条件:一、从时令上来看,春天已经到来(当前实际);二、小草会变绿,花卉会绽放,树木会发芽(已知事实和经验);三、想要看到一个动态的春天(主观愿望)。

坚持了一段时间,我看到:小草从斑驳的嫩绿到生机勃发的艳绿;不同花卉的次第盛开;不同树木相继抽出新芽。这样的结果,是预料之中的,没有太大的惊喜和失落。但在观察之中却是惊喜不断地,会真切感受到大自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神奇,仿佛一夜之间换了世界;不约而同盛开的花,仿佛在遵守一份彼此的约定,谁也不愿意迟到;挺拔的银杏树慢慢地吐露新芽,仿佛对于冬眠还意犹未尽。这些是春天的韵律,它们跳动的音符,奏响生命乐章,给人以无限的启示。

盛开的花朵,大多数人会选择观赏,但花开的过程却鲜有人关注,因为我们只重视盛开带来的视觉刺激。我们不缺少发现的眼睛,但缺少热情,大多时候选择了得过且过。发现已知事实的过程,可能不会带来知识性的冲击,却可以给予启发性的领悟,而这些正是自己不同昨日的根本。

参考书目:

【1】 刘未鹏:《暗时间》,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8

【2】 林语堂著,越裔译:《生活的艺术》,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6

【3】 林语堂著,张振玉译《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1

(原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阅读时间博物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