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一些遥不可及的事物

2022-10-16  本文已影响0人  文化学者黎荔

作者:黎荔

人有时需要一些遥不可及的事物,否则这现实人世也太狭窄、太憋闷了。

比如,时时回顾故人旧事。昨日之日不可追,山林间漫游的童年,就像雨后彩虹,抬头仰望,早已遥不可及了。但只要记忆在,便世事俱在,眼前犹如有一叶轻舟,出没于渺渺烟波中,那些曾经从生命中经过的故人(无论是死别的,还是生离的),一一斜倚舷栏,无言回望,衣履笑颜,一如往昔,随着轻舟在烟水中,曳着音乐,徐徐向着黑暗驶去。

比如,让自己喜欢的人遥不可及,就像天边的云彩,瑰丽,美好,却远远够不着。这样更安全,只要一直喜欢着一个无法拥有的人,那就永远不用冒险,只要愿意也永远不会失去。每个人心中大概都会有这么一种人,可能一辈子都不曾遇到过,不曾认识过,但总觉得不远的远方,总有那么一个人驻留在自己心间,他虚幻遥远,却又真切动人。如同一轮澄净、透亮的明月,倒映在你眼前的波光潋滟中,那感觉如此遥不可及,又仿佛近在咫尺。

人的一生,会对无数的物乃至人,产生兴趣。我们的欲望就像是一只看不到的,却有无数触手的章鱼,它会本能的抓取一切触手可及的美好事物。但是,也得有我们永远触不可及的东西,保持着一段审美的距离,明净地,遥遥地,在世界上的某个地方,永远不会在日常生活的一地鸡毛中庸俗沉沦、沾染尘灰。为何要去注目永不可及的事物呢?我觉得那种注目和企望,其实是对自己灵魂的充盈与延伸。

喜欢遥不可及的事物,是一种什么感觉?大抵眼中溶着月色,眉梢有淡淡的风。心中涌动着这么一种爱,爱的是谁,爱有多久,其实自己并不清楚,但总觉得在未来的未来,总会有一种爱会得到实现,那爱是充实、饱满的,却又憔悴,消瘦;也许,有些东西就是因为不曾相见,才变得如此想象巨大,希望丰满,让人黯然又神伤。

古往今来,应该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感受吧?比如,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李白“把酒问月”,苏轼“把酒问青天”,就是一个徒劳的追问。明月高悬千年,如此遥不可及,但人依然想伸出双手去邀月,这是一个何等美丽而惆怅的手势。一个没有答案的追问,实际上只是在暗示着没有起始的月是一个永恒的存在。而一个自明的永恒一再被追问,只能说明诗人内心的不甘和惆怅。还有宋代词人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就是对于一种寥廓远方的魂牵梦绕啊!高楼骋望,不见所思,高山连绵,碧水无尽。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人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

“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风雨江山之外,总有你无法触及的事情和情绪,你无法超越的现实和理想,以有限的人身去面对无限的天地,你只能寻寻觅觅,欲说还休。

当我们通过欲望的帷幕来观察世界时,我们认为它是渺小和狭窄的,我们不能领悟它的全部真理。我们和世界要以一种比需求更深刻的关系结合在一起,我们的灵魂被它吸引,我们对生命的爱,实际上是我们希望延续我们和伟大宇宙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爱的结合。人生一世,不仅仅为稻粱谋,还要为灵魂赋形,为人生赋义。一个超越此在人生的高远世界,即使有遥不可及的距离,但也赋予人类生命更为深厚悠远的意蕴。

过往这些年间,我一直在茫茫地往前走。满目山河空念远,想要触摸遥不可及的事物,但连那具体的目标是什么,以及那种莫可名状的情绪从哪里涌出来都不知道,只是不停工作着,书写着,领悟着,追问着,感受天地之间的“永恒沉默”所带来的震撼。万里江山,倏忽人生,不过是走到我所能走到的最远。如果生命的爱和惆怅没有尽力充满整个无限的空间,那么,孤单如微尘的一个人,对生命的渴望又有什么保证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