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想法理财投资

更高效的人生

2019-11-27  本文已影响0人  谢胜兰Athena
图片来自网络

最近学习的理财课程中,有很多概念和知识给了我很大触动,让我认识到很多以前我未曾注意到的方面,并且开始进行调整。

其中之一,便是“投入产出比”。

这个词也是几年前就听说的,但是那时候还觉得很新鲜,也不太明白,后来也从不同地方多次见到这个词,但始终对它不是很有感触,直到最近再次认识它。

投入产出比,简单来说,就是投入的金钱,精力,时间等产出了一些价值,这些价值可能是能力上的提升,或者直接是金钱上的收获,或者产出了一个有价值的作品,或者其他具有价值的产出,二者之间的比值,也就是投入产出比。投入和产出能够对等,才是划算的,而如果产出远超于投入,那就是非常划算的,如果产出远小于投入,那就是需要反思的。

这个概念,可以用在很多地方,用来检验自己的付出是否是值得的,有成效的,以及带来了多大的价值,从而也能够帮助自己进行调整,进而把精力都放在投入产出比大的地方。

比如,现在网络上有很多课程,各色各样,各个领域几乎都有涵盖,这就给了大家很多学习的机会和选择。随着大家购买能力的增强,学习意识的增强,很可能会买很多课程,可是认真学习了这些课程的人又有多少呢?很多人都买了不少课程,可是这些课程往往买来后就没怎么看过。而现在的知识付费产品往往可以终生不限次数学习,这无形中告诉人们,学习的机会和时间有的是,再加上其他各种原因,很多买来的课程往往就一直沉睡在那里。很多人也在无形之中囤了很多课。

买了课,却没花时间学习,一直放在那里,这就相当于投入产出比为零。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有些课程的价值在慢慢被稀释。因为,随着这些知识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些知识能够产生的价值就变得没有以前那么多了,特别是有时效性的知识。而对于一些APP的会员,如果没有在会员期内学习,那么这些知识不仅没有产生任何价值,而且还因为截止日期到了,而不能再继续学习,如果想继续学习,那还得继续购买。甚至,随着知识的更迭,以及产品的迭代,或许等到截止日期时,发现这些知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再学习了,而且花钱也买不到。

囤课并不是一个好习惯,只囤不看并不能让知识转化为认知和能力。各种APP和应用,以及电脑都不是囤课的好地方,真正囤课的好地方是大脑。把知识储存在大脑里,并用这些知识产出与之对等的价值,或者远超于获取知识的成本时,才是投入产出比最大的,这些投入产出的价值才是最大的。

因此,在买课前就要仔细斟酌,判断这个课的价值,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学习完后能帮助自己解决哪方面的问题,同时能有什么样的产出,如何才能让产出最大,从而赚回学费。这些都是要考虑的问题,越是贵的课程越是要如此评判,否则很可能买了不学,或者学了没有产出,或者产出的太小难以覆盖成本。通过问自己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判定选择这门课的必要性,以及确定自己产出的方向和方式,从而让自己的投入能回本。

如果用这样的要求对待自己所买的课程,很可能会发现这逼着自己去想如何产出,如何高产出,从而让自己无形中让这笔投入获得了远超成本的回报。而且这也逼着自己用学到的知识产出对自己和对他人有用的价值,把自己无形中变成一个用知识产出价值的行动者。这也会无形之中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产出作品和价值的能力。

学会用投入产出比来判断一件事是否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能避免自己在投入产出比小的事情上花时间,而且能让单位时间的付出产出对等或远超于付出的回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时时问自己这个问题:在这件事上投入时间精力值吗?是否有更有价值的事情去做?

比如,家里已经有很多衣服了,如果看到漂亮衣服,很想买,就可以问自己,把钱投在这件衣服上值吗?我是否可以用来定投基金股票,让它在将来赚到更多买衣服的钱?

在开始一天工作的时候,问自己,做这件事值吗?我是否可以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从而思考在工作中所做每一件事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工作中产出对自己对公司更大的价值。

养成这样一个思维习惯,不仅能让自己的投入获得对等甚至远超于成本的价值或回报,而且也能大大提高时间,金钱和精力的使用效率,让自己的人生更高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