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先读起来

2021-11-19  本文已影响0人  青春芳草地

期中考试的成绩揭晓了,在《儒林外史》名著阅读这一块,孩子们得分比较理想,这也直接奠定了班级平均分居于年级前列和片区前列的坚实基础。当同事来追问指导学生读名著的妙方时,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

只有老师先读起来,才能带着学生真正走进书本。

毋庸置疑,现在孩子们读书的时间太紧张了每天八、九节课轮番上阵,每堂课都有要完成的任务,课后读书几乎是不可能的。那就只有辟出课堂时间来进行阅读,然而当厚厚一大本《儒林外史》扔在学生面前时,大多数孩子是没有勇气也没有耐心和兴趣真正走进故事中的。

花了时间,却又不知所云。终而至于,撂下不管。

名著六分不能不拿,所以,我们常常思考有没有一条捷径呢?

于是去读各种情节概要、辅导丛书,逮住一段是一段,碰到一题是一题。

然而,真的有那么多幸运的事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学生在这样的便捷式速读化阅读中,往往只能看到支离破碎的信息和片段式的故事剪影,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不能形成整体的印象,所以,面对如今语段式的考题,往往就云里雾里,坐以待毙了。

我的方法是什么呢?老老实实自己读过了再带着学生读。

《儒林外史》我是扎扎实实读过了的,同时,为了准备面向全市学生的网课,我还阅读了顾鸣塘先生《儒林外史精读》等多个版本的儒林外史专题研究书籍,所以对书本中的人物和故事还算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有了这样的基础,再去带着学生读,在学生遇到张老师,为他们答疑解惑,再把各个人物个性加以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学生对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就有了既形象又深刻的认识。

这样扎扎实实读过了一本书,再去应对整本书中某一个片段的人物、事件的考察,易如反掌。

相反,老师如果没有亲自读过整本书,没有形成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仅凭各种辅导资料和网络信息的印象,是不可能带给学生更多收获的。比如《水浒传》,我一直对它提不起兴趣,所以,常常没有底气和学生仔细研究、深入讨论——怕露怯!

哲人说,最笨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

所以,整本书阅读,没有捷径,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咱们都得扎扎实实读进去,然后才能读出点东西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