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儿呢&忙啥呢】你的牵挂,我该如何回答?

2018-08-16  本文已影响0人  豚豚的路上笔记

迷之魔咒:“在哪儿呢?”、“干(忙)啥呢?”

想念,是最高级的感受

作为理工科直男癌晚期的我,时常在焦躁和忙碌的工作中,被两句“迷之魔咒”搞得恼羞成怒、烦躁不安。魔咒的诡异在于,最简单的语言却蕴含了复杂的情感,“她”像一个沾满奶油、果酱和坚果的蛋糕,充满了甜蜜地向你飞了过来,却很难用手接得住。越是亲近的人念出来,破坏力越是惊人,越是无关紧要的人,反倒可以坦然应对。无数次的争吵都源自于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或者回答的不够完美。

其实,所有的不包容都来源于不理解。细细品来,这句魔咒的背后是此刻的想念、是忐忑的期待、是难忍的牵挂。这句魔咒的吟诵者,并不是真正想了解你现在做的事情或者位置,而是表达一种“我想你了”的情感。如果你真的读的懂“她”,也许更需要使用情感去回应,比如下面这个回答:

问:你干什么呢?答:我刚吃了个香蕉,似乎过期了,胃好疼啊,肚子就想火一样在燃烧,我感觉自己快要上天了!

我们的生活中本就没多少轰轰烈烈地大事,所以要学会把琐事加入情感来表达。

想念,是最珍贵的感受

然而上面在说的,只是今天的引子,接下来,我们来聊聊:

如何让你的话掷地有声

沟通不是争辩、不是宣泄

先调频再沟通

人与人的沟通就像收音机与无线电广播信号,想收听前,必须要调频,把频道对在一起,才能听清对方在说什么。而语言沟通恰恰也是个技术活,“沟”是过程,需要有一方主动发起,“通”是结果,完成了信息传递。沟通双方中,需要有个人主动来调频,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人会以同样的方式理解问题,就像下面这幅画:

图中到底画了些什么?

有人从上面这张画中读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从鸭嘴兽到前往兴登堡的一条龙,再到正在挑选胸罩的女人……人类对语言的理解更是受到了年龄、文化、专业、语调、语气、情绪、背景、关系等等的因素影响,所谓“调频”,就是要注意到上述条件的影响,根据对象来倒推条件,最终,在话出口前完成揣摩,优化,回味,包装的过程。

调频始于洞察

注意到有哪些条件在影响着沟通效果的过程就是洞察的过程,洞察从产生沟通的动意开始,伴随着

关于这个过程,值得咀嚼回味的太多,这里先挖个坑,抛出些观点稍后待续:

沟通是倾听,不是宣泄,要掌握好输出的流量与流速,要关注沟通对象的感受与情绪,点到即可,适可而止。

沟通是交互,而不争辩,遇到反驳而不立即回应,必要时岔开话题。

学会不同意和拒绝之外的第三种成年人的沟通技巧,就是拖延等待时机。

将与沟通对象的聊天内容整理出来再发给他,是一个很棒的获得信任的方法。

调频基于洞察

(这个部分也先挖个坑,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