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搞懂信息架构吗?(1)
对于大部分缺乏经验的初级交互设计师而言,拿到需求文档以后,很容易按照固有的僵化思维,着手最容易感知的部分而忽略主次,未经思考就直接画线框图,然后随意添加无逻辑关联的交互动画,试图用繁杂手法遮掩空虚的内涵。
其实这时最该做的是从用户角度考量信息架构,构建良好的用户体验。如果作为设计师忽略掉这些细枝末节,那么产品的用户体验可想而知。在这里,笔者希望各位同行都明确一个观点:在这个动不动就用AI说事的时代,可量化的工作总有一天被人工智能代替,沦为“线框仔”的交互设计师,终将被行业淘汰。
所以拿到需求之后,针对需求搭建思维框架,远远胜于上手画原型图。原型图只是思维的展现方式,只要能将思维明确地表现出来,甚至可以用手绘代替。在日常工作中,思考和原型图的精力分配大致是7:3,而杰出的设计师,这个比例甚至可以达到8:2。
如果我们将产品设计中各个环节按照权重大小进行排列的话,那么从大到小可以排列为:信息架构设计、功能结构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所以这一章需要解决的恰恰是如何设计信息架构,而不是上手线框图。
用户体验五要素
在开始了解信息架构前,先来回顾一个大名鼎鼎的模型吧--用户体验五要素。
笔者更喜欢将其称为产品设计五要素,这是因为它不仅让我们对产品有了初步的整体认识,在后续工作中还能对细节进行分解。在交互设计师的眼中,也许最先看到、优先着力的是局部设计,比如结构层和框架层。当你既能把握好整体布局,又能优化局部体验时,设计作品可以将点、线、面连成一体由零到整再化整为零,那么你才是一位可以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掌控产品的优秀交互设计师。
信息来源
既然是信息架构设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米(信息)是从哪里来呢?
战略层-产品信息的方向
笔者戏称这一层称为“老板层”,因为通常这一层的决策者是老板,而非产品经理,于是会出现以下趣味场景:(以笔者所在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为例)老板突发奇想、大手一挥决定公司未来要卖基金,产品经理有了新的工作内容——做基金产品。这时候,产品经理开始琢磨了,老板想要的到底是个啥?我需要得到老板准确的需求呀!所以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要从老板嘴里套出两个基本要素:
1.用户能从这个产品获得什么?
2.公司能从这个产品获得什么?
这里需要插一句,当时的背景是这样的,公司的理财产品缺少债权,大量用户无法将手中的钱进行投资、也无法获得收益,因此产品的用户流失率很高。
如果公司新上线的基金产品运作得当的话,用户不但可以减小资金站岗风险,还能获取适当收益。同时,对于公司而言,产品线扩展,丰富业务领域,可拉拢用户投资获得利润,还增加了公司在行业的影响力,差异化的服务使公司在行业竞争中更具优势。
明确了这两个问题,也就完成了战略层的最基本任务。所有产品的出发点都须基于这两点,即用户痛点和解决方案,二者的契合度高低决定产品是否成功。
范围层-产品信息的产生
有了产品方向,接下来就会涉及到这个产品会完成什么功能,提供什么信息,所以我们将范围层比作两个筐,一个功能筐,另一个是信息筐。二者之间互相交叉,并没有明显的界线。
1.功能筐
笔者将功能筐分为两部分,常规功能,如注册和登录等,和体验友好型功能,比如筛选、排序。需要强调的一点,产品经理的需求文档可能不会关注到体验友好型功能,很多情况下是交互设计师通过竞品分析、用户调研、甚至是场景脑补出来的。
2.信息筐
信息筐则来自于三部分:首先,从功能来的信息,比如登录会涉及手机号和密码等信息。其次,本身存在的信息,例如帮助信息。以及体验友好型信息,同样是来自于交互设计师的设计。
拿笔者做的基金产品举例,功能筐包括下载、注册等功能。信息筐包含基金名称、基金代码、净值,涨跌幅等一系列繁多且无序的信息,如下图。此时就需要设计一种结构让信息元更易查看、且更高效有序。

既然是信息架构信息架构设计主要研究“信息的呈现”,即用户认知信息。不同的信息组合和选择,对应不同的理解成本。如何让展现给用户的信息更加合理且有意义,就是信息架构的意义。同时信息架构的设计还会向下呼应战略层的策略:
1.满足用户需求
让用户可以在一定的“信息规划”下更易找到想要的“东西”。
2.满足产品目标
通过“信息架构设计”教育、说服、通知用户使用产品,以到达盈利的目标。
信息架构设计流程
有了米之后,那煮饭的完整流程是什么呢?拥有完整信息元后,主要分为信息处理和信息检索两个部分。具体步骤是决定信息元之间的关系分类(组织系统),制定合理的类别标签(标签系统)。通过逻辑顺序组合成有意义的路径(导航系统),最后给核心信息设计快捷查找的方式(搜索系统)。
笔者将以完成的基金项目为例,在下一节详细阐述组织系统、标签系统、导航系统、搜索系统这四大组件的具体作用以及如何绘制信息架构图。
欢迎转载,记得标明出处哦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Yinter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