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做最真实的自己,用自己的方式而活

2017-02-18  本文已影响0人  离川_L
(图片来自网络)

曾几何时,我从第一次听到别人说要按照自己的方式而活时,我并不明白为什么,我只知道,我要找到真正的自己,才能够知道自己究竟该何去何从。

《明朝那些事儿》是我一直很喜欢的一本书,我把它作为历史来看,当年明月用大量的篇幅讲述了明朝276年的兴衰荣辱,可是最后却讲了徐霞客的故事,这个人在整个明朝的历史中并不重要,他没有朱元璋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没有朱棣南征北战的雄伟壮阔,更没有于谦在危难之中力挽狂澜的坚定决心,他没有许许多多那个时代里改变了历史走向的人所做的值得记入史册的事,可是他依然能够让我们记住,只因为他写了一本书,叫《徐霞客游记》。

这本书的大名恐怕没人听过,可是也只不过是一本书而已,却为何能够被当时明月记载于明朝历史的终结篇。

当时明月的结束语很长,他最后写了一句话: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属于自己的人生。

我相信,这是他从浩如烟海的古书中读出来的人生真谛,在我们这古老的大地上,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无数的人在这片大地上来了又走,他们留下了太多尔虞我诈,深宫斗争,有太多的生命甚至都没有来得及在这片大地上留下点什么,就匆匆离去,穿过历史的迷雾,我从他的笔下,看到了历史一直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这句话,用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

一直以来,我都不是一个能够从内心深处发出自信的人,那种自信是不言而喻的,它融于你的气质里,它会在不经意间让你的生活变得和别人都不一样,它是装不来的,直到从武志红老师的书《巨婴国》中,我才渐渐的明白,我之所以一直都不够自信,只是因为我依然看中别人对我的看法,我依然被这世俗的世界所影响着,我没有足够的勇气真正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我的内心里有恐惧,有懦弱,有犹豫,原来,我也是一个如此复杂的人。

《巨婴国》是武志红老师花了很多年写成的一本心理学著作,武老师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大部分国人所面临的心理问题进行了阐述,他从自己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中进行总结,深刻的阐述了爱、关系、全能自恋等国人的典型心理特征与人的本质问题,读过之后颇受启发。接下来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希望对读这篇文章的你也会有所帮助和启发。

一、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体,他向外界散播的能量需要别人的接纳与反馈。

每个人都渴望与外界能有很深的接触与链接,因此每个人都像一个能量体一般,无时无刻不在向外界散发着自身的能量,向外展示的能量会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比如爱、欲望、情绪、创作等。而每个人向外伸展出的能量就像章鱼的触角一般,渴望得到外界其他能量体的回应,如若触角被其他能量体感应到并有所反馈,则这个能量体本身就会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它就会向着光明的方向生长;相反,如若能量体未被外界所回应,它本身就会变成黑暗的生命,会产生怨恨和破坏力,这种“黑暗的生命力”向外的表达形式就是怨恨、愤怒、鄙视和嘲讽等,向内的表达形式就是羞耻、内疚与自嘲等。

这一理论是对于生命本质的揭示,任何一个生命都是建立在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中的,所以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个人要想生活下来,就必须生存在社会关系中,而且他面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角色,因此对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关系,和他人关系相处得好,就会看到他的生活状态很好,往深了说,就是他的生命力很强,反过来也会带给周围的人很多鼓励和积极的能量;相反,一个人如果处理不好与他周围的各种关系,就会看到他的生活会比较压抑,人的情绪也不好,整个人的生命力也不够,极端的情况就是他会负能量满满,这样就会令他周围的人不愿意接近他,他就更会被孤立。

二、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仍然处于6个月之前的婴儿时期。

6个月之前的婴儿,主要有几个心理特征:

1、共生。这在中国很常见,大家庭、大集体、集体主义、没有界限感、以己度人、统一思想等。在共同体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算,而且最好是自己,这构成了共生中的冲突,即共生绞杀。

2、全能自恋。6个月前的婴儿会觉得,我是神,无所不能,我一动念头,全世界都必须围着我转,否则我就会变成魔,有雷霆之怒,恨不得毁了世界,甚至是毁了我自己。这是婴儿和巨婴最核心的心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复杂的根源所在。

3、偏执分裂。偏执,即自我的判断,自我的意志必须坚持下去;分裂,任何事物一分为二,并且二者不能并存,非黑即白,非是即非,非我即你,他们的眼中,没有中间地带。偏执和分裂加在一起,就成了我的就是对的,我的意愿才能存在,不同意我的想法,就不可容于世上。

我对于武老师的“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都处于6个月之前的婴儿期”这一观点无法进行论证,武老师说这是通过他常年的心理咨询经验得来的结论,我不知道,看过这三个典型的心理特征之后,我只能说这些心理特征的确是大多数国人都会有的,连我也不例外,而说这是国人共有的心理特征,我就没有特别肯定的观点。

的确,中国的大家庭观念极为盛行,每个家庭里都会有很多的亲戚,说实话一直以来我对这种所谓的亲戚并不抱什么好感,他们会随意干涉我家里的事,对我家的家务事指手画脚,站在所谓的道德制高点上,向所有人宣布自己有多么好,多么为我家里的人着想,他们不知道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界限,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别人家的事不是你应该插手的,哪怕他是你的兄弟姐妹。

对于个人就更没有所谓界限感了,他们随意对你自己的事说三道四,然后还说一句,我这都是为了你好。可是,他们真的了解你吗,他们真的知道你想要什么吗?在他们的心中,你永远都要做那个乖乖听他们话的人,你不能有自己的生活,不能有自己该做的事,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听话。

全能自恋也是这样,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在他们的脑中,身边所有的事都要受到自己的控制,我一有任何想法,好像这个世界就要随着自己的想法去运行,稍微有一点点和自己想法有出入,自己就会产生很大的愤怒,就会产生极大的攻击性。

也会有很多人认为这个世界非黑即白,他们觉得自己认为的事一定是对的,别人的意见和建议都是错的,而且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到底,只能由我的想法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别人的想法都不可以存在。就是岳不群说的那句,不是我华山派的人,那一定就是魔教的人!生活在二元世界里的人,是有多么可怕。

武老师的这本书中所有的案例分析,都是基于这三个心理特征展开的。

三、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的核心在于,每个人都要放弃自我,不能有“我”,只能有“我们”。这是很可怕的,让我想到了传销组织和邪教组织,他们对于成员的控制都是通过抹杀他们的个人思想,在组织者眼中,他们就是自己利用的工具,不能有自己个性的存在,只能服从于集体,这就是传销组织和邪教组织的可怕之处,他们会在不断的洗脑中丧失人性。

而个人主义的核心在于,人必须从自身出发,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根据自己的感受,做出各种选择,根据自己的感受,活出自己的生命。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体证到,别人和自己都是人,别人和自己都是值得尊重与爱的。

这个世界的多样化对所有人的生活方式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人的个性都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得以释放,才会让这个世界如此丰富多彩,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争论自古就有,这两个观点看似水火不容,在我看来,两个观点都不可极端,人毕竟是社会化动物,在个人素质达到圣人水准之前(似乎不太可能),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个性发挥到极致,为所欲为,可如若把每个人的个性都压抑到极致,导致人人同一,那社会又何来进步,这个世界该是少了多少精彩和美丽。

在我眼里,这个世界之所以如此吸引着我,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每个人都是如此可爱,每个人都用自己的个性给这片大地增添了活力与希望。

于我而言,个人主义的另一个启发就在于,要客观正确的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感受做出选择,活出自己,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不敢活出自己的人,我缺乏安全感,一面想极致地逃离父母从我小时候对我严格管教带来的个性抹杀的缺憾,另一面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足够强大,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这个世界,面对自身的恐惧。而每当面临选择时,我都会或多或少的表现出懦弱、犹豫以及恐惧,面对未知,我依然习惯于从多数人身上寻求安全感,亦或表现出过分的担忧和焦虑,容易将自身的挫折放大,导致自己陷入过分的忧虑。

这都是自己不够成熟所导致,我并没有认识到其实自己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般不堪,遇到自己的事时更多的会患得患失,当局者迷,无法跳出自身视角客观地看待困难,其实很多事回头想想,的确是自己在当时的情况下将困难无意识的放大了,如果自己能够对自己有更清醒的认识,就会看到其实困难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般不可战胜,并不需要以偏概全的全盘否定自己,用客观的心态分析面临的挫折与困难,冷静的找到解决之道,才是自己无论何时都应该做的事。

四、对自己好一点,再好一点,让自己活出自己。

我身边的朋友会经常对我说,要记得对自己好一点,不要总是做老好人,总是委屈自己,别人不见得会记得你的好。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直愿意委屈自己,而充分为别人着想的人,用武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好脾气,常常是活力被严重压抑的结果,这样的好脾气总伴随着无趣和无力,也不能和别人建立生动饱满的关系,相反,将活力活出来,会让别人觉得,你不再那么容易让步,但也更精彩更有魅力。”

无论和谁在一起,我往往都是会压抑自己的需求,而满足别人的需求,其实这并不是我有多么好,只因我个人的生活经历,我比较害怕失去朋友,所以在朋友们面前,我会表现的特别容易满足别人,很多年过去,我逐渐发现自己这样做并没有让自己更好,相反,很多时候都会让别人觉得我没有需求,活得像一个“救世主”。

所以我渐渐的也会提出自己的需求,因为我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我不是神,并不是万能的,我要接受自己的好,更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让自己活得更真实,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生命的活力展现出来,才能够让自己也更有魅力。

曾几何时,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对别人有所求是可耻的,可是不然,只有充分的让自己的需求展现在别人面前,别人才会觉得自己是可靠的,人有需求是本能,没有需求的人,是不完整的。

因此,我学着对自己好一点,更愿意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去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去买自己想穿的衣服,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旅游,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对别人提出的要求也会有适当的拒绝,而不再是一味地答应,因为我知道有哪些事是我可以做的,哪些事是我不能做的,而我不能做到的,我也会直接地说,对不起,我做不到。而自己所谓的担忧似乎也不存在,自己做不到的事,只要说明了原因,别人也会谅解。

所以,对自己好一点,更好一点,让自己活出真实的自己,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五、关于努力,关于心态

武老师说,人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和身边的人,和自己做的事之间建立的关系,一个人能力的获得,其实就是在他和自己所做的事之间不断地建立链接,在这个过程中能力自然就会产生。

想要考试获得好成绩,就必须要不断学习考试的内容,和它们建立关系,时间越久,这一关系就会越深,考试成绩也就会越好;想要成为作家,就必须要和文字建立关系,建立的方式就是不断地阅读,不断地写作,时间越久,读的书越多,写的字越多,写作的能力也就越高,写出来的书也就会有更多人看。

这就是努力的本质。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做的事,可是很多人却只是停留在口头,他们会觉得自己状态不好,时机未到,不够成熟,于是他们继续安于现状,头脑里永远有着那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武老师管这类人叫“不完美,不配活”的人,他们会觉得自己足够聪明,足够有天赋,做任何事都会得到巨大的成就,他们会觉得写作很容易,出书很容易,只不过是自己没有状态写,没有素材写,如果有一天时机成熟了,灵感扑面而来,他们一定能一气呵成,写成一本千古奇书。

其实我曾经也是这样的人。

现在我明白,这世上不存在任何所谓的天才,天赋是上天赐给你宝贵的财富,我好好珍惜这财富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的努力。我曾经写过,梦想和现实的差距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重要的不是你做的好不好,重要的是你要开始做,你想出书,可是只写了几千字就觉得寂寞难耐,想要去远方,可是始终不曾订票,想要赚钱买房子,可是每天只是躺在床上幻想着明天再开始,想要减肥,却始终没有运动,这世上所谓的成功的人,比我们最大的区别,便在于他们想做的事,即刻就可以行动起来,而我们却只能幻想着。

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不急不躁。我也有急躁的时候,我也会想今天开始做了一点事,明天就能有所收获,后来发现这事只有神才会做到,而我只是个人。

“建立深度关系的关键是投入,经由时间与精力的积累,你与这一事物的关系日益深厚,你逐渐掌握了它,与它相遇,而能力,是你的存在与它的存在相遇的副产品。

建立关系时,比努力更为关键的一点是,你不是自恋的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这一事物之上的,而是臣服于这一事物。

能持续努力的人,是有了相对成熟的心理:我未必能立即掌握一个事物,但只要我持续努力,并且尊重这一事物的自身规律,我会与这一事物建立起很好的关系。”

所以,我学会了耐心与等待,因为我更加深刻的领悟了“天道酬勤”的道理,想要做一件事,需要用自己的真心去努力,而不是让别人看起来你很努力,但其实根本没有用心,这也是很多人每天都觉得自己很努力,却一无所获的原因。

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而我们必须用自己的心认真的生活,为了自己而好好活着,对自己有更加理性,更加清醒的认识,有勇气直面自己的内心,无论何时,都不要放弃自己,不要放弃生活的希望,勇敢的捍卫自己的梦想,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未来,我想,这就是当时明月想通过徐霞客传达给我们的话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