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爱又恨的大数据

2018-07-28  本文已影响0人  月半小主

又爱又恨的大数据

2018年4月26日开始注册抖音,很多负面的新闻让我对这款APP充满了嫌弃。可是当我试探性地为宝蛋录制了第一个视频开始,我喜欢上了它。渐渐地,虽然我很少录制小视频,但是每天有空了就看抖音已经变成我成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0分钟、20分钟、1个小时,时间在抖音的世界里变得飞快无比。是的,我上瘾了。

在抖音上我看了不一样的世界,而且是以我所能控制的很快的速度。确定的说我付出了低级的时间成本,确亲眼看到了很大很远的世界。这比通过电脑搜索的效率高多了。唯一让我心有忌惮的是,时间像快速流淌的小河一样,让我无法追赶。订好的计划推一推,该看完的也书推一推,除了心头涌动的新鲜感在加速膨化外,周边的一切都在缓慢的存在。

这样是不对的,我和自己说,可我无法控制我自己,你说怎么办?

终于,转机出现了。从上个月开始,抖音的短视频可以下载了。这一强大的功能满足了我的一大需求。因为确实有一部分视频是值得收藏的,比如减肥的视频,比如那些美丽的地方,比如一些英语鸡汤等等。可是一段时间的下载积累,我发现自己再打开抖音看到的70%-80%都是这类型的视频......

我和朋友感叹大数据的伟大,它竟然悄无声息的把我划拨到了一个它自认为我需要的矩阵方块了,好像曾经强权的父母强迫我待在他们为我画好的空间里一样。强大的社交平台,强大的互联网不是让这个世界更透明,信息更发达吗?为什么在抖音这里,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压抑。

联想开来,其实不止是抖音在做这样一件事,很多平台都在利用大数据做到精准销售。可是这种轰炸如果超过了用户所能承受的极限,或者换句话说让用户发现你是有意为之,那么对于用户的效用应该是会递减的,直到用户产生完全免疫。

有一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写的书《助推》,这本书中提出一个观点:温和的专制主义。字面理解就是你要达成某种专制的目的,通过温和的方式更有效。虽然我不知道大数据处理用户的需求是否也应用了这一理念,但从我个人的体验来说似乎是这样的。但这一方法的使用应该是有边际效用存在的。用力过猛就不是所谓的温和了。

大数据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在满足需求方面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可能。但不足之处在于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深挖可是我们的需求却少有衍生。简单说就是大数据根据我们留下的痕迹让我们推荐更多的更好的选择,但是在刺激我们更广泛的需求方面并没有做出多大的贡献。其实也许这本身就是大数据的功能所在。只是我对它的期望值增加了而已。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像对待其他轰炸式的推荐一样对抖音释然了,我不再沉醉在抖音里不能自拔。我需要做的就是通过自主选择,寻找自己需要的内容,至于娱乐恐怕寻找起来太累了,与其像无头苍蝇一样一直翻一直翻,不如等到哪天,别人告诉你。这是一个高效享乐的方法。过滤选择是自己的事,不要抱怨大数据看透了你,只是你给了它看透你的机会。不过这不要紧,你知道时间是你,选择权永远在你自己手上。

                    ——一个偏执到无药可救的80后墨客老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