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365里路

行走在西北

2020-01-30  本文已影响0人  醉卧看西山

    最近几天,出没于酒泉嘉峪关一带,从机场到目的地,长达几个小时的路程,天地之间,一片苍黄,遥远的地平线,延伸到空旷的远方,这种条件下行车,极易疲劳,远远望去,略显单调的精致让双眼极不舒服,偶尔的村庄市镇以及少有的田畴,远远近近的都淹没在黄沙戈壁之中。

    车辆行驶缓慢,只因路上大车蜗行,正在修路,还是双向两车道,所以一直快不起来,只能如行走一般,所以昏昏沉沉中醒了又睡,睡了又醒,在这般空旷的地界,人就像货物,被运来运去,真正意义上的行走已经成为奢望。

    工作的缘由,注定在一个又一个的地方辗转,缺少有静静感受的机会,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其独到的意味,而更为重要的在于精神抑或是风土人文,那不是简简单单能够把握的。许多的东西注定写在脸上,而更多的却是积聚在内心,眼见地,却不一定是最为闪亮的。一如西北人的粗犷,从瘦瘦或是高大的外形,以及言语层面却难以体现的淋漓尽致。

    最能够体现这种粗犷的应该是应对事物的不拘小节,一种憨厚和耿直,其他的不可名状,还有,似乎与塑造了此种性格的环境无关,而其实,一定有关,地有多宽,心便有多宽。

    刀子风,切在脸上,生疼生疼的,某个上午,等待时,走在路上,劲咧的风一下子挑破了所有衣服,立马凉透了,这种季节的大西北,丢在路上,难以想像。笔直的杨树,白皙的树干,在风中鸣叫着。而更多的是在柏油路面上,两边的黄沙在狂风的作用下,形成沙子的溪流,流淌在路面上,汽车驶过,卷起的啥子打得车身啪啪作响。芦苇在风中此起彼伏,此时走在湖边,能听到冰层挤压所发出的沉闷却极具穿透力的声响,四周无人时,总感觉湖里会爬出什么怪物来。

    尤其是晚上时,有一次穿过没有灯光的湖边树林,听着各种树木幽幽的歌唱,后背不免发凉,其实没有人,没有怪物,只有风和自己纠结的内心,小路两旁的树木高高低低,有些地方需要低头,有些地方需要跨过沟渠,短短不到两百米的路,走了那么长的时间,人毕竟都有太过心虚的时候,一不淡定,头发会不自主地立起来。其实在北京,已经习惯了夜晚行走,黄家坟,铁家坟,在以前的坟地里,现在的灯火辉煌里面,却从没有害怕过,因为有灯光存在。包括夜里沿着旱河路走,车来车往,自然不会孤单。

    而在西北,除了主干道,起风时,一个人影不见,只有满眼晃动的树木,不免冷清,乃至于无聊。

    人在一个环境里久了,会惦念另外一个环境,这也是围城之道。

    时至年关,好多人们还行走在西北,无他,需要记住,这些平凡的人们的奉献和努力。

    再回到行走本身,行走并融入,才会发现一个地方的大美和风土人文,而不止如此。

    陈坤所创办的“行走的力量”,倡导通过本能的行走,内观自我,打造正能量的心灵生活方式。“行走的力量”,要求止语,就是不说话。其实,一个人专注于行走时,更多的思考,在思考中更加的理智,摆脱一种烦躁和无序的状态,静静地梳理,以本我的力量,在行走中得以升华。

      所以无论行走在何方,且行且思,且行且去感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