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大无外 其小无内

2500多年前,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证悟成佛(就是释迦牟尼佛)。在论述宇宙时,他用一句“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话就就非常精辟的概括了整个宇宙。他没有显微镜,但是,他说:一杯水中有无量众生。他没有望远镜,但是,他说:宇宙中存在无数的世界,其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众生。以一个太阳系来做划分,1000个太阳系是一个小千世界;1000个小千世界叫一个中千世界,1000个中千世界叫一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有10亿个太阳系。佛经中称,一个大千世界中会有一位佛在教化,因而称这个大千世界为佛土。从佛法上说,宇宙有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泛指宇宙。它是至大无外,至小无内;是无量无边,无垠无涯的。
据现代天文观测,银河系中共有1000亿个以上的大小恒星及无数星云、星团,直径为10万光年;银河系之外,目前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约有10亿个。尽管人类目前的观测半径已经延伸到上百亿光年之遥,仍然不着宇宙的边际。直到本世纪中期,天文学家们还一直将人类所观测到的这部分宇宙(即后来所说的“可见宇宙”)当作整个宇宙来研究,全然没有想到(也几乎无法想象)在“可见宇宙”之外还有着无限广阔的天地。
在世人时时处处接触的都是“有限”因而习惯于 “有限”观念的情况下,佛教却早早地提出了“无限”的观念,的确是非常了不起的。就是现代具有天文知识的人,对于“无限”还是很难想象的。相比之下,佛法视野之广阔无垠,佛法之无比殊胜,确实不得令人叹服。
其次,我们来看看佛法微观之“微”。十九世纪初道尔顿等人提出“原子分子假说”算起,现代化学的微观理论还不到200年历史。可是,佛教早在2500多年前就已经提出“水尘”、“金尘”、“微尘”、“极微尘”、“邻虚尘”等概念。
所谓“水尘”,是指能够往来于水中空隙之尘;所谓“金尘”,是指能够往来于金属空隙之尘。这“水尘”与“金尘”就够小了吧?而“金尘”还七倍于“微尘 ”,“水尘”又七倍于“金尘”,可见“微尘”之小。这么小的“微尘”还七倍于“极微尘”,“极微尘”还可分解为“邻虚尘”。所谓“邻虚尘”,就是“邻近虚无”之意。其实当代天体物理学中所说的“夸克”,正是从“邻虚尘”的梵文读音借用过来的。
现代化学告诉我们: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叫“分子”;组成分子的是“原子”;组成“原子”的是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的是“质子”和“中子”(属“重子”);再细的,还有分别属于“介子”、“轻子”和“光子”的许多种“基本粒子”。
佛法的各种“尘”虽不能等同于现代化学的分子、原子、基本粒子,但佛法视野之精微,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令人惊讶的。
在广大的宇宙里,森罗万象,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佛法将之总括归纳为「有情世间」与「器世间」。
有情世间指众生由惑造业所感的有生死的色身,器世间是众生所依靠的宇宙国土。器世间不但提供我们活动的空间、场所,并且供给我们赖以生存所必须的事物。譬如山河大地、各种矿物以及水火风电等,乃至太阳所发出的光热,都是我们生存所不可或缺的。可以说,器世间提供我们生存的条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理应关心我们的宇宙世界。然而,以我们的浅薄知识,实在无法了解广大无边的世界,因为宇宙之大,即使利用最快速的光,也无法绕遍整个宇宙。因此,我们实在无须向心外世界探讨,而应向心内追求。王阳明先生说:「宇宙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宇宙。」佛经说:「悟者所居之外,大地无寸土。」又说:「心外无一法。」唯识家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些都告诉我们,世界只是我们心中的一朵云彩而已。因此,我们如果能将宇宙纳于胸中,对宇宙万物便可以了然于心,因为法界之宽,其实也只在当下一念。
从无限大到无限小
我们已经习惯了肉眼看到的世界,蓝天白云,绿树红花,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亲切,我们也许从来没有想过这个世界当中肉眼无法观察的那部分是什么样子,甚至连想象起来都很难。还好,科技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利用天文望远镜和电子显微镜(或扫描隧道显微镜),我们能够观察更加遥远和更加细微的世界。

太空的大部分都像上面这幅图一样空旷,遥远星系的光芒像凝结的点点尘埃。

从10亿光年到1亿光年,仿佛并没有什么变化,但我们应该能够发现图片中央有一群“星星”聚集在一起,它们其实叫做室女座星系群。

离得再近一些,让我们的焦点集中到室女座星系群内部,看着眼熟吗?没错,这是我们的银河系!

这个距离可以看清银河系的“螺旋”。我们的太阳与其他1000亿颗恒星一起围绕着遥远的银河中心顺时针绕行,每三亿年旋转一周。

现在看到的是银河系其中一条“螺旋”的边缘附近,到处是密密麻麻的团团恒星和发光星云,你能看清方框中心有什么吗?

离得越近,星星仿佛却越来越少了。在这满天的恒星中间,牡羊座在天空的北方闪亮。方框到底在框什么?

和上一幅图差不多嘛,到后面,还有一幅图和此图差不多,到时候也许你会感叹无限大与无限小的惊人相似。

上面这幅视图 中央那个星球比其他的都亮,方框中心的谜底揭晓,大家一定也猜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太阳。一旦远离太阳观察,我们会发现它只是众多恒星中的一颗,其他遥远的恒星也可以做太阳。

上面在这个距离观察,太阳系的行星兄弟们恰好都能被看到。当然图中的行星轨迹图是被标注出来的,在真正的太空中是不存在的。

地球在哪里呀,地球在哪里(还是离太远,根本看不到~)

这下看到了,地球是一个小点儿。方框外面的轨道,其实是月球轨道。人类所到达的最远星球就是月球,它是我们最近的宇宙邻居了。明亮的月光以及潮汐见证了它与地球的距离之近。

欢呼一下,整个地球出现在我们眼前了,它独立、优雅又脆弱。在太空中我们认出了自己的星球,它宛若一艘太空飞船,并没有什么擎天神和乌龟在支撑着它。

现在开始进入地球低轨道观察,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呢?我只能告诉你现在你看到的这个区域是美国的密歇根湖(为什么去看美国的湖,不看中国的呢,没办法,谁让这图是美国人拍的呢)。

你现在看到的城市也是美国的——芝加哥。你想找我们自己国家的城市吗?用Google earth一样可以找到。

现在我们进入芝加哥海岸边的一个草坪。左边是告诉公路,右边是码头,那么在这一大片草地中间,那一大摊是什么东西?

终于看清了吧,原来是一男一女在公园中野餐(那女的正坐着看杂志呢)。再告诉你一个秘密,这次的野餐是这系列图片中每一张图景的中心。

这是人类交往、交流、接触的尺度(好多美味...口水决堤了)。这幅图比实物的尺寸小,而下一幅图更近一步的照片要比实物的尺寸大。“人是度量时间万物的标准”,外国的某位先哲说过,太精辟了。

现在距离近一些了:上图,是放大了一点的手背的样子(有点沧桑噢)。这种结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不过的结构。从无限大进入我们最熟悉的世界,这是一个结束?或者这只是一个开始。

不用怀疑,这还是那只手,我们从这里,进入另外一个未知的微观世界。

现在我们来分享显微镜下的世界。不可思议的景象出现了,我们永远也想不到我们的皮肤可以像峡谷一样沟壑幽深。眼前的景象如遥远的星球一样神秘陌生。

穿过皮肤,进入血液流淌的毛细血管。上面这个白细胞是生存期长的淋巴细胞,它是人类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免疫系统中包含各种复杂的细胞以及化学成分,是机体抵御感染的机制。

现在我们进入了这个皱皱的淋巴细胞。结果看到的却是另一个表层,一层保护细胞核的膜。这些细小的孔使得物质可以从里面运输出去。每一个完整的细胞都有一个细胞核,它所产生的近核物质指挥了细胞的一生。在每一个人的体内的细胞数目是星系是中星球数目的几百倍。

待在细胞核内的是长长的分子链——螺旋DNA(脱氧核糖核酸啵)。它们精致而巧妙地盘在狭小的空间里。每当细胞分裂时,极为重要的指令都会被小心地复制。一条这样的DNA链大约有几厘米长。而每个人类细胞的核里的四十六条染色体中都有这么一条DNA链。

在近距离的观察中,DNA看起来像是长长的扭曲的双螺旋分子链。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DNA的更多知识,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

如果你在化学课上认真听讲了,你就会发现这些结构酷似课堂上老师讲的分子结构式,没错,这些模块就是分子的表达方式,是基因信息的字母。正是它们特殊的顺序决定了冗长的信息。类似的结构也可能在星际空间中大量存在。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这幅图里显示的密布的电子云,靠近原子核的地方,电子云更加浓密一些。是不是感觉这幅图很熟悉?

没错,现在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几百光年外浩瀚的宇宙(这样看来,是不是每一个原子都是一个小宇宙,无限大与无限小之间是不是有某种神秘的联系?)。

神秘的原子核隆重登场。不要忘了,我们现在观察的是碳原子的核,这里显示碳原子核中6个中子和6个质子几乎贴在了一起。带有这12个核子的核被称为碳12,它是碳元素最常见的同位素,也是现代原子量的度量标准。

再近一些,给碳原子核来个特写。

一旦我们进入了更微小的世界,我们会发现什么呢?这里还是现代科学所未知的世界,所以这里不属于现在,而属于未来。。。。。。
佛陀说,一沙一世界,又说,万法皆空,色即是空,“色”指的是一切物质,那么现在想想...你是宇宙的中心吗??你是世界万物中的一个特殊的创造物吗?在这些边界外是什么东西呢?有所谓的“边界"吗?请注意,往“下"我们只能走到10的16次方的距离,然后到达事物的边界(我们目前的知识所能到达的边界)...但是往上,我们到了10的23次方的距离然后停下来了...
那么,谁能说我们的科学已经能破解所有宇宙和生命的奥秘?也许,今天的科学只是认知世界的初级阶段,比起几百年前科学证实地球是圆的,是绕着太阳转的阶段进步了一点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