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学习—脾胃专题】关于细嚼慢咽
2020-05-01 本文已影响0人
Vivian的寻道日子
【深夜学习—脾胃专题】关于细嚼慢咽
今天吃饭有意识觉察自己,确实我也是常常主动吞咽,很少有不需要我主动吞咽的。
为什么呢?应该是我长期习惯了主动吞咽,形成了条件反射,所以吃饭狼吞虎咽也不觉得有问题
反而我找到的资料让我心中一跳。
这种方式居然从宝宝就开始了。
如果给宝宝喂不够细的食物,孩子会本能吐出来,因为这食物本来就不能通过食道!!
爸妈一直喂,宝宝咽喉累了,就开始主动吞下去,久而久之习惯了大块食物。
咽喉慢慢失去了感受"多大食物适合吃下去"的能力,我们还被主动吞咽的习惯绑架了
难怪大家每天吃饭,不认真吃饭成了常态,而大大小小的肠胃问题,容易发胖,身体不适也变多了,只是大家身处其中没有什么感觉了。
给自己一个小挑战,专心吃饭7天打卡,感受喉咙的吞咽,多爱自己的肠胃多一点
这种错误的吞咽方式往往始于人生的第一年。喂给婴儿的食物需要切碎,如果喂给婴儿大块的食物,他们多半会吐出来。于是,照看孩子的家长一遍又一遍地把食物送到孩子嘴里。孩子吐出食物的根本原因在于咽反射,那些看似切得细碎的食物并不能通过咽喉的筛选。一旦咽反射疲惫了,喂食就成功了。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始咽下草草咀嚼的食物,而消化道就需要额外工作。——引用于《你的肠子在说啥》
如果大家有关于吃饭,脾胃的小故事分享给我,可以提供一次免费健康咨询,欢迎加我微信Blue1299267773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