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影评

回眸《长安十二时辰》,IP改编的返璞归真

2019-11-14  本文已影响0人  魔鬼的赞歌

其实所谓的IP翻拍、改编剧并不算什么新鲜事物。自电视剧诞生起,原创剧本和其他现有艺术形式如小说、电影、游戏等改编翻拍成电视剧都是由来已久的,原创剧本其实在数量上还要居于劣势。而所谓的IP改编,早期的四大名著剧和现在的网络小说剧,无非是原著载体的区别而已。

如果不扯远了,单说从“流量明星+IP”的模式而来的IP改编剧市场,其实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轮回。早期“流量明星+IP”几乎成为了一套模式化的批量生产工具,古装玄幻一眼看去几乎是大同小异的服装造型,莫名其妙空有其表的世界观设定,偏偏在过去几年内收割了大量市场。

但作为缩影的,是2019年以来这种模式的逐渐失灵,以往《楚乔传》《青云志》等IP剧虽然口碑很差,播放量却是水涨船高,但这种套路也迎来了审美疲劳和观众的觉醒——毕竟方便面吃一次还行,天天吃还是会恶心到的。电影领域的《上海堡垒》成为被推到所有人面前的负面案例,《九州缥缈录》这样庞大的制作也在夏天反向平平,反而是《陈情令》《长安十二时辰》等看起来没那么“标准”的IP剧有了更好的成绩。

《陈情令》的成功是原作IP、肖战、王一博等年轻演员的契合、营销话题运作的全面成功,在此不多赘述,我主要想聊一聊《长安十二时辰》对剧集行业带来的一些影响。

《长安十二时辰》是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从名字也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地点+时限”突出的主题——在盛唐长安,十二时辰内发生的一场惊天大变。

先从结果来看,《长安十二时辰》几乎取得了所有意义上的成功——豆瓣评分一度高达8.7,目前稳定在了8.3分,依旧是2019年评分最高的剧集之一;独播平台优酷在播出期间会员数量猛增;易烊千玺因为剧中表现令人刮目相看,也让路人放下了以往“流量明星不会演戏”的标签。

笔者认为,《长安十二时辰》之所以实现了这样的成功,是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的。

首先是原作小说本身的魅力。马伯庸写《长安十二时辰》的灵感,来源于在问答网站上的一个提问:“如果你来给《刺客信条》写剧情,你会把背景设定在哪里?”

马伯庸写了一篇非常细致的回答,其中满满可见与《长安十二时辰》设定一致的描写:

通传一进殿,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巨大的长安城沙盘。赤粘土捏的外郭城墙,黄蜂蜡捏的坊市墙垣,一百零八坊和二十五条大街排列严整如棋盘,就连坊内曲巷和漕运水渠都纤毫毕现。旁边殿角还有一座四阶蟠龙铜漏水钟,与顺天门前的那台铜漏同调。

俯瞰此盘,辅以水漏,如自云端下视长安,时局变化了然于胸。

沙盘旁边,一位官员正在凝神细观。他穿一袭窄袖绿袍,腰间挂着一枚银鱼袋,手里却拿着一把道家的拂尘。

看到这一段,不难想起《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手持拂尘,在沙盘前运筹帷幄的情形。

马伯庸小说原作的特征在于,这是一个“壮丽历史背景下的暗流涌动”,也就是历史进程中的“有可能”。这是马伯庸最为拿手的小说形式,在他了然于胸的历史底蕴中,寻得一个大时代下的隐秘故事线并随历史进程而变,另一本《三国机密》同样有这样的特点。

马伯庸还写过一本《显微镜下的大明》,是六个深藏于故纸堆中的明代基层政治事件,同样是以小见大,试图从细节中找出王朝兴衰的一个缩影。《长安十二时辰》的成功,与原作的这种鲜明特征是分不开的,这是基础中的基础。

然后是整个《长安十二时辰》剧组对服化道、台词气质的把控。这也是《长安十二时辰》被点赞最多的优点。我们很少看到有一部剧集像《长安十二时辰》这样,将“古代城市”作为一个世界观来塑造,原作中的精髓被复刻到了影像中,市井、美食、花灯、胡商,这些五花八门的要素共同构成了《长安十二时辰》视觉上的还原与真实感。

《长安十二时辰》同样有着国内顶级的剧集视听语言。这方面展开来可能需要一整篇文章,但大家可以从张小敬跑酷的镜头动作中找出这种优点。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视的是,《长安十二时辰》几乎选对了所有的演员,这太不简单了。

选对,比选演技好的演员更难。这一点在李必这个角色最为突出——在此之前,易烊千玺并未有机会证明自己于演员这一身份的能力。他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取得的空前成功,我以为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一方面,是易烊千玺对自己角色的认真对待和努力,另一方面,更是李必气质与易烊千玺的恰好契合,如果真要说孰轻孰重,或许这种契合的力量还要大于易烊千玺个人的努力。

李必的气质,是年轻、自信、才气、傲气、胸有抱负、出尘又入世的少年形象。易烊千玺的演出表情其实并不丰富,但对这个角色来说又正好恰到好处——他那颇有些倔强的严肃神情,少年人心性与身负不符合年龄重担的深沉,与易烊千玺眉眼中自然的神情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同样的,张小敬与雷佳音也是这样一对契合的角色。不过雷佳音的演出显然更加困难。檀棋、圣人、徐宾的选角同样完美。

回到标题来说,《长安十二时辰》带来的IP改编启发是什么的?

其实就是,找到一个有内涵,有挖掘空间的IP,找到合适的演员,并用正确的、符合正常影视审美的形式去改编出来。

说到底,这其实是一种返璞归真,是这些年被“IP+流量”跑偏的影视改编套路的纠正和回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