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书籍、电影观后感读书让生活美好

读《皮囊》

2015-12-28  本文已影响86人  千山万水

《皮囊》-蔡崇达/天津人民出版社

工作后还能重回图书馆的感觉真是太好了。一次次的失败实验证明,在宿舍看书真的不适合。做每件事都需要特定的环境,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仪式感。

读完《皮囊》已经有几天了,一个个的小故事读起来很快,但是却并不轻松,因为作者面对的都是一个个重大的问题。面对生活的艰辛和命运的无常,一个人很容易会被打倒,而能坚持下来的都是强者。

童年的经历真的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童年生活会塑造一个人的性格,家乡环境会影响一个人对万物的喜好,童年缺失的东西会成为一个人一生要弥补的漏洞,童年的梦想会成为一个人内心深处最终的追求。

当然,童年所受的教育也会对一个人产生重要影响。从作者的写作中能很明显感觉到鲁迅的痕迹,这种文学传承看似不经意却又很明显。包括类似鲁迅文章中“终于”、“然而”的用词、《阿小与阿小》对应《两颗枣树》一文、《天才文展》中作者与文展的人物设定对应《故乡》中鲁迅与闰土的人物设定。

最喜欢的是开篇《皮囊》里的老太,他教人“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真是让人深有感触。我们很多时候烦恼太多只是因为我们太过于关注自身了,而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到“我做了什么”而不是“自己感觉怎么样”上,一个人必定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老太,虽然她并不那么睿智,但是她是第一个离我而去的亲人,让我第一次近距离面对生死。老太去世的时候我刚读小学一年级,那些天我经常把头蒙到被子里哭,意识到任何人都会死去这个悲痛的事实让我很长时间都无法释怀。随着慢慢长大,自己变麻木变现实了,不再有意无意去思考这些生命意义的问题,但我知道,这些问题我迟早有一天还是要遇到,就像作者一样。

正如刘德华在序言中所说:“视人生无常曰正常,或许是顿悟世情,也可能是全心冷漠以保持事不关己的距离,自我保护;看崇达敞开皮囊,感性分陈血肉人生,会不自觉卸下日常自甘冷漠的皮囊,感同身受,因为当中,都有着普通人就会有的阅历或感悟,所以共鸣。凡尘俗世,谁不是普通人?”

-2015年12月28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