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杂谈12:隐藏下的成功,概率问题
在高中的时候,我尤其对一个故事印象非常深刻。
有一个著名的人被邀请去做一场有严格意义的演讲。那天,人满为患,好不热闹,大家都打算从这个有声望的人听点有用的东西回去,所以个个兴致勃勃。但奇怪的是,台上有一个吊着的实心铁圆球,大到一个人都抱不过来。随着时间流逝,人们渐渐地不再交谈,气氛也开始变得寂静。到点了,出来了一个人,手上拿着一个小铁锤,人们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台上的圆球。聪明的人,已经开始一定的思考,他们打算在演讲者没开始前做到超前,从而让自己更不需此行。演讲开始了,一句话也没有,看着底下安静的人群,演讲者笑了笑,拿着跟那个与巨大圆球不相符的小铁锤,慢慢的敲了起来,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过去了,人们开始变得不耐烦了,包括那些聪明人。但碍于演讲者的名气,人们还是在躁动中忍着。不同于观众,演讲者依旧拿着那个小铁锤,始终在不缓不急的敲打着。突然,有个人大声叫了一声:那个圆球好像动了一下。一瞬间,人们安静了下来。随即又有人说,又动了一下。事实证明,当人们的胃口被充分提起来,就会变得有十足的耐心。又动了一下,几分钟后又动了一下,接下来是一分钟,30秒,十秒,晃动的频率越来越快,直到人们发出掌声,掌声热烈而持久,好像必须把以前所欠下的补上才罢休,掌声持续响了几分钟就停下了。因为他们看见小锤不再敲了,惊奇的人们发现,那颗巨大的实心铁圆球相对鼓掌前的那几分钟晃动幅度好像又大了不少。此时,演讲者正式开始了他的演讲。毫无疑问,那场演讲非常成功,无一例外,每个人都有所收获,甚至是巨大收获。
故事是重编的,靠着回忆,我写的可能不是很好,但意我想作者告诉我的我写出来了。
重复的概率。一只小锤平淡无奇,一次又一次,成功将铁球晃动。水滴石穿,蚂蚁撼大象,只要重复,其实是可以做到你想做到的那样的。
同样的,我在薛老师那听到的,一个人只能考一分,重复不断的练习,也就是一直在进步,你能说他最后一定能考100分吗?显然不能,所以我才说重复的概率。而不是重复了就一定成功,哪怕那个著名的1万小时定律。因为从小到大,我们不止练了很多关于1万小时的事,看电视就是一个,但有用吗?没用,至少用处在现实中少的可怜。现实中重复很多却没成功,就是人们忽略了那个心中的铁球的大小,不同的人的心中的铁球是不一样大小的,再加上人们普遍高估自己,所以还没动基本上就放弃了。
同样的,一件事的做成概率只有1%,但你重复100次后,结果会是什么,还是1%?起初我也这样认为,但结果是达到60%以上,不信,自己套公式计算。也有点像笑来老师说的复利公式,一年每天进步1%和一年每天进步1.01%,就那么0.1,差距立马拉大。而所谓的伪学习,每天都觉得自己在进步,但是1年后还是没啥大改变,说的就是1%。
所以,成功在听了很多专栏和自己的经历后,成功变成了一个概率问题,并不是说一句,”成功就是努力,奋斗“ 就完事了。成功这个概率说起来简单,可想想成功的人有多少,就知道其背后的辛酸和苦辣是多么不容易。之所以会想起这个故事和这些话,是因为下班(也算是个培训吧)时间接近凌晨,地点是一个镇的十字交通路口,虽凌晨,但还是有很多車。而我坐在五菱牌的面包车的靠右窗的位置,眼神看着前面的十字路口,当时,我们的車处在起跑线的第一个。左右看了看,然后想了想,我好像就没有坐车处在这样一个位置过。然后陷入了5分钟的沉思,假如这个位置代表着成功,而你并不知道下一个红灯是什么时候,你会用什么方法再次获得。然后我就想着,想出了一条类似400米跑道的椭圆式的路线。
然后就想到了这个故事,然后我就想着,車是行动力,那个圆圈就是规划,下一步就是围着这个圈跑,总有一次我会再次在同样的条件达到那个位置。我不信我不断地重复,我会找不到那个时刻属于我自己的点。
而接下来,就有了这篇随笔。事件发生在上个星期,当天只写了故事,现在终于完于2017年5月8号22点56分。
孤独是什么?和自己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