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那些难以表达的话
年前回家,与做教师一辈子的爸妈聊起学校里的孩子,他们问的不多,却一直在嘱咐一句话:不要碰人家的孩子。
这句话有着教师关于教育方法意识的进步,但同时更多的是对于教师这个行业的无奈。
随着教育意识的提升,家长越来越重视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随着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家长也越来越重视老师的教育方法。但是,这就出现两个误区:
1.孩子出现的情绪问题都是心理问题,出现了就很可怕,很多惊慌失恐;
2.老师是专业人士,要懂得孩子的心理,说出来的话,做的事情都应该专业,不让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关于第一个误解,我不想过多解释,随着大家的教育理念增强会慢慢纠正,而且关注本身不是一件坏事。我想说的是对于“教师”这个专业岗位的误解。
孔子的年代,教师应该是教人做人;苏格拉底他们教会人如何思辨;这两者都不是为了什么功名利禄。但是,慢慢读书就成了追求功名利禄的方式,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现在的教育似乎在追求这三样的同时,也在追求这学生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只能说,教师的责任和要求也就越来越大,一点不足,都面临很多问题。
然而,问题就在这里,现在的教师专业吗?
当责任和要求提升的时候,教师的入门门槛却没有像医生一样越来越高,一个教师资格证似乎就成了入场券。
郭德纲相声中常说:相声不像其他的艺术表演形式,门槛低,低到谁都能进,但是进来之后你会发现有几万层台阶等着你呢。
教师又何尝不是?!似乎谁都可以当一名教师,只要有教师资格证,就能参加编制考试,没有参加过的往往就流入了私立学校,不管怎样吧,在国人眼里的“旱涝保收”“寒暑假期”的美差还是很容易获得的。
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是把书上知识向分大饼一样分给孩子,而是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共处”,甚至是要让孩子“成为最优秀的自己”。这些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健全的人格品质,可是,目前情况并非如此。
大部分学校里的老师靠在自己曾经的被教育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没有专业的培训,没有系统的学习,更没有健全的督导,他们不是不努力,而是不知道如何努力。甚至没有人觉得教书这件事是一件“专业”的事情。
太多人是靠着自己摸索走出来,成为“名师”,但是,这个摸索太漫长,没有谁家的孩子能有这样的时间用来尝试。这就造成了现在很多的“家校矛盾”。
这些老师就像没有吃饱饭的落荒者一样,他们不是需要药,而是营养,需要足够的培训让他们专业。
当国家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我们为何没能重视到我们的教育者其实已经是病入膏肓了,他们需要滋养,也只有他们得到了滋养,他们才能去养育别人,才能培养更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