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人生文章摘录
有时候想想,觉得人生挺奇妙的,年少的时候,拥有最多的精力与激情,有使不完的力气和精神,怎么玩也不累,那时候根本不能理解“时间是金钱”的意义,总觉得时间多得用也用不完,甚至有时让人觉得漫长得无聊。那时候每天都与家人相伴只觉得是件稀疏平常的事情,每天放学回家桌子上有奶奶准备的热腾腾的饭菜,冬日睡觉前被窝里定会有外婆提前灌好的热水袋,新年总是会穿上父母为我准备的一整套新衣服……..这些零碎的小事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惯例,习惯到我会认为,它们本应该如此,并会一直如此。
我不敢把自己年少的那份不懂珍惜归咎于人类的本性,只是当时的自己对人生以及生命的认知太过于局限,且不说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那时的我似乎对万物都会消亡这件事本身都不自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感受到人所面临的局限性,而这份局限性所带来的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无力感。小时候那些夸夸其谈的梦想也好,远大的目标也罢,基于的都是在那个年龄对于人的能力和世界的认知。那时候觉得只要努力,没有办不到的事情,什么“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仿佛世界舞台就在眼前,一旦登上我们就是世界的主宰。
后来才发现,哪里需要千万人阻挡,光是一两个人,可能只是一个喜欢教训人的老板,亦或是与你意见相左的父母,也可能只是北京那天晚上格外刺骨的风,都可能让我们对梦想低头。世界舞台也的确就在我们眼前,天南海北再远也有可以抵达的海陆空交通方式,只是到达地点,离到达梦想之间的距离实在太远,远得我们还来不及看到梦想的影子,就被重重阻碍磨光了棱角和锋芒。
很多人说成长的表征是我们越来越趋近于现实,而非理想,对这一观点我不愿意认同。这种观点的另一语境似乎是说人的成长是一种妥协,一种理想对现实的妥协,人的自我对本我和超我的妥协。妥协,从不是一个好词,妥协便意味着放弃。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另一个词,和解。理想和现实之间永远不存在谁打败谁的好坏胜败之分,这两者,如果放在天平两端,完全倾倒在任意一边可能都会给人生带来极致的痛苦,最好的永远都是两者之间取一个让自己和周遭舒服的平衡。
常说“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三种境界,当然这只是一种对人心境的一种象征,实际讲的我认为应该是建构,解构,重构。在我们小时候,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来源于书本和学校,我们把那些视为真理,后来长大我们渐渐发现知识不代表真理,知识体系是人为构建的等到我们有足够的独立意识和庞大的知识体系时,我们开始去对曾经我们奉信的真理去发出质疑和批判,那是一个充满怀疑的阶段,社会好像并不是我们曾经以为的那个样子,光彩的背后可能是满目苍夷,社会,政党和媒体可以恣意让我们相信它们所希望我们相信的东西。而最后,如若有幸,我们能实现一种和解,当然我们所希望的永远是表象与内涵的统一,但是即便偶尔的不统一甚至是讽刺的南辕北辙,我们也能淡然接受,因为社会本如此,且向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