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你和孩子想法读书

看清真相,中产阶级焦虑的根源。(日更105天)

2019-04-11  本文已影响3人  Elsa_Fu

今天和一个妈妈谈幼升小,原本以为她们今年上私立小学(之前她一直为私立准备),结果她告诉我,现在她选择了对口公立小学。
为什么?我不解地问。
她说,"健康最重要,包括心理健康,现在就一个孩子,不要让他太累,大人也跟着累,活着已经太不容易,何必自寻烦恼?"

这里先插播一下,她本身是一名国际学校幼儿老师,后来创业做少儿培训机构,经她辅导的孩子,有的上了国际学校,有的私立,也有公立。
曾经听她说过辅导班的一个真实案例,班上有一位上海名校的小学生,父母都是企业高管,这孩子也情商智商特别高,在学校各种活动社团中当干部。因为各方面能力强,自尊心也很强,自我要求又高,字写得不工整,不但会急的把本子擦破,有时还会把气撒在辅导老师身上。

当然,这只是个案,不能说明私立孩子不好,我只想说明,现在因为什么课程都提前学,幼儿班就提前学小学的,小学提前学初中,初中就提前学大学的,孩子们的学习压力比我们小时候,大得多。

这是目前的教育现象,但是这个中产阶级又有什么关系?
上这些课外辅导班,要钱吧?而且现在辅导班越来越贵,以前学一门艺术是生活高配,现在变成了儿童的标配。有的甚至夸张到,周一至周日每天都被家长安排上各种兴趣班。

而这些培训班背后就是大批中产阶级在默默支撑,为什么呢?这些大部分中产阶级,多数是以前"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人,十年寒窗苦读,考入名校,来到大城市,找一份体面的白领工作,在大城市买了房,买了车,不可否认,在老家人眼里,这些都是熬出村的"金凤凰",可以说这类中产阶级,身上带着使命感-在大城市扎根,混得好。

而现在这个以金钱来判定成功的社会,中产阶级人到中年,为生活奔波已劳累不堪,这时对童年未实现的很多梦想,都会强加在孩子身上。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即使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

可是,亲爱的中产们,你没白天这么忙碌生活工作,可曾想过,自己身心健康吗?
我们为什么需要不停地追求这些物质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答案很简单,内心缺乏安全感。
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不完整的人,我们没有觉醒,没有意识,所以看到别人努力,自己心慌,看到别人孩子好,自己焦虑。
但你知道吗?
焦虑的另一面就是"立即行动",这里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当我们看到自己精神世界的贫瘠时,立即行动喂饱它。

立即读书,每天坚持,不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给自己找借口,你带给孩子的将是"坚持"的品格。
立即运动,告别大肚腩,管住嘴迈开腿,不给自己找借口,你带给孩子的将是"爱运动"的品格。
立即学一门技艺(烹饪),培养一门兴趣(插花)等等,你带给孩子的将是不断探索的好奇心。

别把自己实现不了的都强加给孩子,而要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孩子与生俱来都是独特的,唯一的,性格和天赋。她们这一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看清自己的性格,认清内心所向,并且坚持去做自己想要的事,学会承担生活的责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