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信即所得

2024-04-24  本文已影响0人  大寶天天践

今日践行

做5件与年度目标相关的事

完成5件✅

领导力学习课程的创始人克莱尔·诺尔曾说:“你亲手创造出自己不想要的结果。”当你对自己或他人做了某种固有的评判,就会下意识地收集信息来印证这个评判。这样一来,固有的观念会限制你的观察,形成一种自我强化的机制——所信即所得

一旦我脑中有了评判,就会瞬间感受到自己与其他人失去了连接。这种状态并不会如同酒精蒸发般无影无踪;相反,我们的想法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让他人在不经意间捕捉到。一个人一旦心中有了某种评判,他的神经系统就会释放与之相应的物质。因此,我们的思维会影响自己的感受,进而会影响到微动作、语言节奏、遣词造句,甚至说话时所释放的能量。

人类的记忆会受回忆过程的影响。每当我们将一段记忆变为意识认知,这段记忆就或多或少会被改变。每当我从自己的需要出发,重新审视某一问题时,我便改变了对过去的伤害模式的记忆。

“先求理解他人,自会被人理解”。如果我们能够充分敞开心扉去同理,并与他人的需要连接,即在表述自己的需要之前先满足对方被同理的需要,那么我们的需要就更有可能得到满足。

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偏见,并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偏见往往是在幼年时期形成的。“我们对某一社会群体潜在的联想是在我们尚不具备理性思考能力的时候形成的。2006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潜意识中对某一种族的偏见在6岁的时候就形成了,而且不会消失。”我们的社会行为潜移默化地塑造了心中的偏见。除非我们能够有意识地改变,否则我们的行为将永远受这些偏见的影响和束缚。

社会文化让我们的语言充满道德评判。虽然通常我们想表达的是“建设性”的意见,但我们得到的回应通常是对方的防卫和反驳。一般而言,若我们得知他人不喜欢我们的言行,便认为他们的反馈是负面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伴随我们成长的指责文化使我们对批评格外敏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