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读书散文

白嘴儿说瓷器系列——红绿彩

2021-04-25  本文已影响0人  白嘴儿

俗话说:“红配绿,赛狗屁”,说明人们对这两种颜色的搭配有着与生俱来的反感。但为何古代瓷器工匠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创造了这么一种瓷器的配搭呢?嘴儿哥今天就给大家聊聊不可忽视的瓷器小众品种——红绿彩。

先给大家看一个嘴儿哥自己喝茶的杯子吧,聊起来有个直观的感受:

红绿彩杯

这个杯子是康熙年间的,到现在已经300多岁了,很多朋友跟我喝茶的时候都对他挺感兴趣,觉得很古朴很可爱(几次差点儿没看住,朋友们手太快),还没哪个投来鄙夷的眼神说红配绿俗不可耐。为了比较,咱们再来看一个所谓高级时尚的搭配:

张馨予走红毯

这位不用多介绍,事情您可能还有印象。人长的不用说,要样儿有样儿,要条儿有条儿,可就是这红绿拖地的大裙子,怎么看怎么觉得扎眼。

这下问题来了,同样是红绿配,一个看着招人疼,一个看着是真疼,到底为什么?

嘴儿哥认为,分析问题得刨根问底儿,咱们先别说其他的,就单从颜色上来分析一下。

可能很多朋友知道这么一个常识:颜色如果分类,可以分成:原色,间(jian四声)色和复色,原色就三个,红黄蓝,意思是最基础的原生颜色,间色也有三个,是用三种原色调配出来的:红与黄调配出橙色;黄与蓝调配出绿色;红与蓝调配出紫色,至于复色就是三种或者更多种一起调配,颜色就多了去了,咱们不展开讲,多说两句原色和间色。

大家还别认为这只是个现代科学的事儿,科学才诞生多少年啊,充其量还是个孩子。咱们古代的先贤早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很多事情的安排都和这个逻辑相关,我给您举几个例子:比如,古代官员官服的颜色(这里主要指唐以后,像再早一些的大秦全黑的装扮有多方面原因,咱们今天不讲),帝王一定是黄颜色的,剩下的三品以上的穿紫袍,五品以上的穿绯袍,六品以下的芝麻小官统统绿袍。您看,黄色系,红色系他就比绿色系显得贵气。其实咱们古人一直就对原色情有独钟,因为正统,纯粹,间色它是混种,就不能和正统的比。所以,红,黄,蓝一直就是高端专享,您想想满族八旗,正红旗,镶红旗,正黄旗,镶黄旗...多贵气,您听过正绿旗?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咱们这里不能较真儿,因为定一件大事儿不可能只因为一个简单的理由,会从多方面进行考量,比如这里面还有五行颜色的问题,还有民族颜色崇拜的问题,咱们不绞在一块说,以后谈相关话题的时候,咱们单聊)。所以红色一直就是贵色,绿色就是贱色,这等级尊卑非常的严苛。现在有很多的古装剧在这方面有些表达,不知道您各位注意了没有,给您截个图回忆一下: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剧里两位主演结婚时的镜头(冯绍峰是男一号,赵丽颖是女一号,近几天这两口子几乎霸屏了,嘴儿哥仅仅是就事论事可不是蹭热度哈)您注意看,新郎穿红袍,新娘穿绿袍(这个表现还是挺准确的,唐宋之计都是这样的婚俗制度),这可和现在的着装大不一样,现在是一对儿新人都穿红的。那为什么呢?其实深层次就是古代的等级制度问题,女人在那个社会等级里是低下的,所以不能穿红,只能配绿,以区隔主次。所以您细琢磨,看似简单的颜色,这里面的文化元素多了去了。

咱们说回瓷器,从红绿彩瓷的烧造上看,它是先烧高温白釉或者白地儿黑花,再用红,绿,黄彩勾画纹饰,再入炉用800度的低温(别怀疑,没写错,800度在瓷器烧造里就是低温,1200度以上我们才叫高温)进行烧制而成。您注意了,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的条件,也是红绿搭配不显得俗气的关键,一个是白色做地儿(这是瓷器术语,可以理解为白色背景),第二个除了红绿还有黄。咱们再来看一件瓷器:

红绿彩瓷鱼

这个够明显了吧(明代晚期的红绿彩作品),白色作为底色,黄色点缀,是不是看起来很可爱?或者您往回再看一眼嘴儿哥的杯子,是不是也是这么搭配的?

知道了这个诀窍,就应该明白为什么走红毯的大袍子显得俗气了吧,因为它没有用白色做底色,而是满身红,一下就把调性弄庸俗了。或者您看着这条明代的瓷鱼,想象一下,如果把它换成满身的红色或者把背上的黄色点缀去掉,是不是一下感觉就大不一样了?

所以,从艺术的角度来谈颜色配搭,嘴儿哥给很多朋友讲过这么个道理,就是不管您是绘画还是烧瓷器,或者每天穿搭配饰,都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黑白做基底,原色做主角,间色做配搭,这样一定不会出错,哪怕是红和绿都能协调的这么好,更何况其他的呢?

最后,嘴儿哥想说,面对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一定要深入了解之后再来做筛选,有太多的内容被当今的人们遗忘和不以为然,一个简单的颜色都蕴含如此的文化符号,难道我们还要妄自菲薄吗?

好了,还是那句话:传统要拿来清蒸,时尚必须去油炸,一碗苦涩的茶,一杯清甜的酒,我是白嘴儿,让我们一起玩着虚度光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