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来自于拎不清

2018-06-15  本文已影响102人  小葱等豆腐

上班后时不时有那么几天心里堵得慌,心烦意乱,莫名焦躁。今天跟朋友聊了下这种无所适从的心情,我俩就发现这个事儿根源在内不在外,其实不是外界压力太大环境太莫测,而是自己对人对事拎不清。有几种很典型的情况。


01 碰了工作的两条红线

这个毛病前两天在我身上体现的最明显。

上午,公司停电,老板让大家自由选择办公地点,其他几个组员去了共享空间,但我没有一起去,想留在停电的公司,安安静静写字。

本以为是自由选择,这样没啥。但午饭时一个大哥提醒我,一组人还是一起办公比较好,你没去会显得不合群,也影响做事效率。我才突然意识到,哦,这个事我做的不妥。

下午与大家汇合后,果然效率和进度都快了很多,她们也很欢迎我去,显然希望能待在一起。如果不是那个大哥提醒,我都不会发现自己无意识的“独秀“:把个人喜欢看得太重要,没有考虑到团队之间的一致与合作。


此时,我反省了第一点:私人时间自己做主,工作时间工作做主。

上午做错了事,本就心怀忐忑。下班后几个同事聚餐,我又没有参加,因为想回来写作和上课。路上又不安,会不会错过跟大家交流感情的机会,会不会让别人觉得我不合群,心里疏远我。

虽然告诉了自己“私人时间私人做主”,还是像有一个刻着“闷”字的石头压在胸口,拿不掉还吐不出。

晚上忍不住和朋友倾诉,她听后跟我分析:上午你没违反规定,不算犯错,人家不会记在心里。下班聚餐没去,其实是你跟同事私下接触不多,怕去了会玩的不开心。下次再叫你,可以去一次试试看,说不定玩得不错呢?又举了自己参加聚会的例子来开解我。

跟她聊了两个小时(晚上回来没学习,也说明学习只是借口,没去聚餐实际是因为人际上有担忧),我终于拿掉了那块石头:我们工作上的价值感主要来自于两方面:我有能力,和我是团队中的一员、跟大家都是伙伴。前者带来价值感,后者让你的价值得到最大发挥。这两种意识少了哪一个,都会动摇我们的工作地基。

而我恰恰同时碰了这两条红线,上午我可能给人留下不靠谱的印象,下午则拒绝了来自同事的邀请,因为潜意识里没把大家当伙伴,觉得玩不到一起去。不安加剧,也就不足为奇。理明白了这条线,就安心了很多。不怕犯错,就怕犯错还无知,找不到改善的方向。

第二天上班后,我就开始主动见到公司同事问好,加入大家的聊天话题,哪怕不会一起点外卖,也可以一起开开玩笑,聊聊家里的猫猫狗狗。工作上则是认真审查,不确定的地方就及时请教,做得不好的地方自己反思后记在小本本上。找出曾经可能遗留漏洞的内容补上去,而不是等人问到才发现,别人请我帮忙的时候积极沟通,哪怕帮不了也尽可能提供解决办法。麻烦别人的时候,提前问是否方便,做好事后认真说句“谢谢你帮忙,不然……”,而不是敷衍的“谢谢”或者干脆没说。真的,这样的一天也许没啥真正的成就,但是自己心里特别踏实,我知道我在往什么方向努力了。

02没有做好课题分离


因为上次写了高考的文章,小娅前两天找我聊天,说,工作压力太大,找不到方向很迷茫。她提供了好几种理由,都还挺普遍的。

“前两天公司入职了一个985的研究生,感觉人家怎么那么厉害,再想想自己只是普通二本毕业,心里有点难受。”同辈对比造成的压力,我在这家公司入职后也遇到过。“年初的时候,人家说你都27了。我怎么就二十七了呢,算算虚岁,人家说得也没错啊,突然就觉得自己一事无成,这半年就很焦虑。”在意别人的看法和年龄,读大学时我比同学大一岁,体会过这种感受。“我想换工作,但没想好去考公务员还是去大企业拼一拼,又觉得自己没能力,换方向没底气。”我去年也有既想工作又想考研的念头,试过了考研没成功,现在在工作。

她说的这些坑,我都摔过。后来发现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没做好课题分离。没弄明白什么是自己的事,什么是别人的事。

别人是985毕业的研究生,跟你是二本学生没关系,跟你心里面认为自己不努力有关系。你的焦虑不是别人的原因造成的,而是你对自己有更大的期待,但你没实现它。当年高考考砸了,班主任劝你回去复读你为了早点挣钱怕读书太辛苦就没有去。大学同学们都比你努力,你却可以轻轻松松考前突击拿不错的成绩,但除了奖学和打工,你没有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资本和技能,日后失去跟更多人竞争的底气。毕业时为了得到这份工作,你做了很多准备,终于得到破格录取。两年后工作失去了吸引力,你却焦虑迷茫想换又怕失败。

你发现了吗?你浪费了你的天分,只拿了自己轻轻松松就能拿到的东西,只不过之前你安于现状,现在别人的出现提醒了你。你开始不甘心,又缺乏努力向上跳的勇气,这是你现在焦虑的最大原因。

别人对你年龄的看法,真的那么重要吗?“27岁的我正当年华,薄有积蓄,进可成家可立业,退可读书可游历。大比20岁时没钱的我自由。”你为什么不能这么想呢?年龄真的是束缚我们的枷锁吗?我想不是的,只是我们自己限制了自己的选择。每一条路都不好走。领结婚证很容易,好好经营家庭很难。有立业的心很容易,能取得成就很难。想去读书很容易,写论文准备考试很难。出门游历很容易,安排好家人和身后退路很难。看似自由的背后,我们都得为它付出相应的代价,而有承担代价的勇气和觉悟之后,才能不在意别人的目光。


我在意过自己23岁才大学毕业,但是当我在工作中快速成长的时候,就不想了。我在意过别人年龄只比我大一岁,经验和工资却比我多很多。但是当我专心跟她学习的时候,就不想了。我还在意过自己考心理学研究生失败了,现在依然在想着,我想自己还是要给自己一个交代的。道理你肯定也都懂,就是缺乏往前迈一步的勇气,希望咱们最后都能给自己一个合适的交代,别让自己失望。

03做事心太急


还是第一个故事里,开解我的朋友,她在学尤克里里,练了一阵还弹不出曲子,就很挫败。停了一个星期没再动指头。后来是老师点醒了她,“每天坚持练三十分钟,先熟悉指法,别着急,等你手上出茧子了差不多就到时候了”。她琢磨了下,不再急着弹曲子,而是每天认真感受那练习的三十分钟,呀,节奏更准了,咦,能弹一小段了哎。聚焦当下时,学习都充满了乐趣。

她跟我分享自己的反思,最开始焦虑是因为一般考试都能考得不错,就觉得自己应该挺聪明,很快能学会。却没想过,考试的成绩是前十八年努力的总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自己没那么聪明,靠的是把练习的时间战线拉长了而已。接受这一点后,再学习就心平气和多了。

我觉得她能想到这个,才是真的聪明。有系统的思维方式,帮助自己发现自己的盲区;及时调整做事的心态,接受了“不够聪明”这个认知;最后反而把事情做成了,而不是就此被挫败感打倒,放弃练习。这难道不是智慧的表现吗?

由她练习的事情,我想到了自己写文字的时候,也会有焦虑。怎么一篇文章阅读量才这么点?怎么比我小的人都能写得比我好那么多?人家写的字数也不多,怎么点赞就那么高?你要是和别人比,可焦虑的地方就太多了。但你是不是把事情想得太容易,做事太着急了?

人家在这里是写得字数不多,你怎么知道别人背后花得功夫是不是比你多呢?人家年龄是比你小,但你怎么知道人家经历不比你丰富,心智不比你成熟呢?你的文章阅读量少,正是因为做得还不够多,进步空间还特别大啊。每个人的成绩都不是平白得来的。没必要拿人家的好和自己比,你该下的功夫下到了,该做的准备做好了,自然会得到属于你的结果。羡慕别人费时短、写得少、效果还好,可不就是想走捷径,妄想天上掉馅饼却没等到,才给自己引发的焦虑吗?

想通了这个,我就不去盯着自己和别人的阅读量看了。而是踏踏实实安下心来,听我的写作课,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写作,花几天的时间慢慢磨一篇我自己喜欢的文章出来。这个过程中,我开始梳理自己的文章结构,调整思路的表达方式,琢磨文段的遣词造句,不断发现可以完善的地方。虽不知结果如何,但这样的过程已经让我受益良多,并且有更多的动力继续写下去。

这几天发生的事情比较多,给我的感触也特别大。我们都会遇到很多不顺的时刻,可其实也都是难得的机遇,它们的出现提醒着我们当下某个地方出了错,要么事没看明白,要么是人没拎清楚。只要愿意往深处剖析自己,哪怕是再糟糕的状况,都能获益匪浅,带来实实在在的进步。毕竟,记在小本子一页一页的反思、总结和素材,可不是瞎记的,最后都转化成文章里的线,脑海里的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