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的《流浪地球》——《流浪地球》观后感
大年初二下夜班,赶回家已近下午三点。原本计划初一和朋友去看《流浪地球》,因为初二还要上夜班的缘故只得作罢。初二在外婆家吃完晚饭,回到家里已经晚上10点多了,睡前顺手订了初三早晨8点05的票。
因为家里距万达广场很近,看电影十分方便,初三早晨7点半起床,吃完早餐再赶到电影院,时间绰绰有余。影院里赶早场的观众非常少,看来温暖的被窝的诱惑远远大于《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于是挑了前排的一个座位坐了下来开始这场电影盛宴。
我不是很喜欢电影里的这两个男女主角刘启和韩朵朵,他们身上的典型熊孩子的性格特点不是很讨人喜。根据刘慈欣先生《流浪地球》原著,在大灾变人口数量锐减的那个非常时代,学生的学习重点都放在了理工科方面,艺术、哲学等科目都尽可能的压缩课时,这是为了提高投入生产的人口数量,提前投入生产的人口年龄。而且所有宗教都不约而同的消失了踪迹,人们终于明白,就算真有上帝,他也是个王八蛋。在这样一个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里,根本就没有任性、胡闹的熊孩子的生存空间,哥哥带着妹妹非法违规从地下城来到地面作业区,轻者引发小的骚动,重者对生产作业秩序造成严重破坏,影响整体的工作进度,导致的严重后果根本不是两个人可以弥补的,不排除依照《流浪地球法》对他们两个人的行为进行严肃惩罚。在极端的生存环境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行为才能保证生存的几率大大提升,这是延续种族的最有效的手段。在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中,东北野战军遭到敌人的猛烈进攻,部队剧烈减员,林彪面无表情地对指挥官说:“我只要塔山,不要伤亡数字!”在电影里,因为兄妹两人的任性,他们的有丰富驾驶经验的爷爷牺牲了,救援小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队员也牺牲了,可以说,为了他们两个人的任性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而这样的损失是本可以避免的。
在电影里,儿子刘启对于父亲刘培强的离开十分不理解。他甚至憎恶父亲,排斥父亲,叛逆至极。他不理解父亲的不易,父亲的伟大,父亲做出种种决定时的肝肠寸断。开一下脑洞,父子关系紧张的原因也许是由下面几个原因造成的:我们可以设想刘启在学校因为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而受到周围同学的嘲弄和欺侮,或者爷爷韩子昂也很少给刘启灌输刘培强是英雄的观念,因此刘培强在刘启心目中的形象是苍白无力的,一点也不高大威武。也许许多留守儿童的心目中的父母可能也是这个样子,父亲母亲牺牲了陪伴儿女成长的最宝贵的童年的时光,为了谋生或者更伟大的事业,最终空余下孩子们缺失父爱、母爱的遗憾的童年,而学校、社会,首先不能替代亲生父母在成长中不可忽视的地位,也不能发挥其在儿女成长中无法取代的作用,其次也不能正确帮助孩子树立父母在心目中的形象,甚至视而不见、见而不管在学校里、在社会上诋毁、破坏孩子心目中父母形象的行为,造成亲子间的疏离。而要弥补这样的裂痕,必须有非常之举不可。只有非常之举,才能颠覆孩子心目中苍白无力的父母的形象,父母的形象才会真正的立体、丰满、高大起来。于是,我们看到影片的最后,吴京饰演的刘培强,驾驶着脱离了休眠舱太空飞船,载着三十万吨的燃料,冲向木星,以个人的牺牲,换取了地球的生存,将电影推向了高潮。米兰·昆德拉说:“这是一个流行别离的世界,但我们都不擅长道别。”十七年未相见的父子的最后的别离,竟是如此结局,着实挣了许多观众的眼泪(毫不羞愧地说我也是其中一员)。不过,我还是觉得刘启的表现似乎还是有些不够入戏,因为那时的悲痛与绝望不是这样肤浅的,因为这一别,就是今生再也无望相见了。
《流浪地球》中还有一个非常有感触的一点,就是人类在面临共同的生存困境的时候,才会摒弃成见,放下仇恨和歧视,为了共同的生存下去的目标而真正意义上的团结在一起,否则,人类这一种群始终会围绕争夺生存空间、资源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永远的斗争下去。在联合政府公布地球要撞向木星之后,原本紧密团结在联合政府周围的民众立马混乱起来,社会秩序荡然无存,一片末日地狱的景象。在岸本齐史的漫画《火影忍者》里,也探讨过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天真的主角漩涡鸣人想当然的认为人和人相互理解的时代一定会到来,那时就是和平降临的时代了;腹黑的宇智波佐助则认为只有人们面对共同的敌人、共同的危机的时候,人和人才会团结起来,才会存在短暂的和平。其实从现实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看,佐助的看法似乎被多次验证是正确的。在上个世纪前半叶中国发生的抗日战争,整个华夏民族面临着亡国亡种的危机时,全国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军阀、各个阶层的人们才空前的团结起来,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反法西斯同盟,也是面对共同的法西斯敌人,才空前的一致对敌,否则,只会看到列强因瓜分利益不均而喋喋不休的打口水仗,甚至剑拔弩张刀剑相向。
还有一个想法是,如果目标太过宏远,不能让一些人享受到达成目标后的利益的话,这些人便会蠢蠢欲动,伺机破坏,利用煽动民意、操纵民意等等手段,不惜一切代价来组织目标的达成。由此亦可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的不宜与艰辛。外部的压力、阻力和困难都是可以容忍,可以克服,可以战胜的,真正艰难的是来自内部的质疑、反对和由此而导致的对自己的怀疑和犹豫,从而对原本清晰的目标产生了迷惘与动摇,这才是伟大工程的灭顶之灾。食指在他的那首《相信未来》里这样写道:“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其实,只有历史才能见证一切,人类在时间面前是脆弱和渺小的,甚至人类短暂的文明史在时间面前也是弱不禁风不堪一击的,但人类文明史实实在在的厚重感却值得一代代活着的人瞻仰,哪怕人类这个种群消失,在地球上崛起了新的物种文明,那一代文明也会对人类文明心生敬畏。正如刘慈欣在三体讲的那句话:“不要给文明以岁月,而是给岁月以文明。”
总体而言,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由科幻小说改编的科幻电影拍摄的难度本来就非常大,这部电影已经献给许多观众一个非常大的惊喜了。最后用友邻优课夏鹏老师的一句话做结尾:“Do not go to the gentle night , our conquest is the stars.”——不要走进那温柔的凉夜,我们的前途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