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2读书《心灵自由之路》

2022-08-01  本文已影响0人  阿诺_Arno

《心灵自由之路》(印度)克里希那穆提 著;廖世德 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image.png

目录

第一章 自由
第二章 支离破碎
第三章 沉思
第四章 人可能改变吗
第五章 我们生活为什么不平静
第六章 生命的完整
第七章 恐惧
第八章 超越
第九章 论暴力
第十章 论根根的改变
第十一章 看的艺术
第十二章 看穿未知

第一章 自由

自由的美,在于不留痕迹。
老鹰飞行的时候不会留痕迹。
想探索自由的问题,不但需要科学家的观察,而且还要像老鹰飞行,完全不留痕迹。

口头的说明和言谈之外的认知都需要。
因为事物的描述绝不是事物本身,事物的说明,显然不是事物本身。
文字,绝非事物。

探索问题,必须自由地看。
必须没有成见,没有预设结论,没有概念、理想、偏见。
要这样,你才能够真正自己观察恐惧是什么东西。

解答问题,在于了解问题。
答案不在问题之外,在于问题之内。
如果我们关心的是答案,是解答,我们就无法仔细地检视问题。
我们大部分人都急切地想解决问题,所以看不到问题里面。
要看到问题里面,必须有力、勇猛、热情,而非怠惰、懒散----但我们大部分人是如此。
我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变成另外一个人。
我们必须拥有极大的热情和生命力,精进地看待问题,观察问题,然后你会发现答案其实清楚地显现在那里。

你有了所谓的“正确”的概念,这个概念就“不正确”了。
因为,这个“正确”是依据你的成见、制约、恐惧、文化、社会、癖好、宗教等成立的。
你有标准,有模式。
这个模式本身就是不正确、不道德的。

第二章 支离破碎

为什么要把生活分解得支离破碎?上班、家庭、社交、宗教生活?
种种分别----国家、宗教、上帝、魔鬼、善恶、实然与应然,太多了。
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行为不支离破碎,所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流。这个流中每一个行为都和其他行为有关。

最难的事情是沟通。
口头的沟通显然必要,但还有一种深层的沟通。
这种深层的沟通不但是口头上的沟通,而且还相投----沟通双方属于相同的层次、同样的密度、同样的热情。
一方面是意识心(其中充满了日常行为、烦恼、问题、浅薄的快乐、谋生),另一方面是深层的潜意识心(其中隐藏着种种动机、欲望、要求、恐惧)。
我们这浅薄的心,在有这种分裂的时候,根本无法深入发掘自己。

潜意识是怎么形成的?显然是过去的种种形成的。
我们必须在白天就很留心,留心种种线索、踪迹。
这一切只能在种种关系中发现。
你观看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没有怨恨、判断、评价:你观看自己的行为,自己的反应,光是看着而没有任何选择。这样,所有隐藏的、潜意识的,在白天亦将暴露。

我们的生活,无论睡与醒,都是一个战场。

你是否现在就能够看清楚一个真想----实际的看,不是理论的看?
这个真相就是,除非心理上终止过往的一切,否则我们的心不可能新鲜、纯真、年轻、有活力、热情。

心必须非常安静。
问问题很容易,但是有目的地问问题,并且紧紧抓住问题,直到自己完全解决它,这是很难的。
这样问问题非常重要,随意地问就没有什么意义。

任何一种控制、压制都是扭曲,所以都是暴力。

概念的看和真正的看有何差别?
如果你是概念的看,也就是说,如果你是通过思想看,那么你看见了吗?你看见你的先生或太太了吗?你是否在看TA在你心中的形象?
这个形象就是你概念的看时的概念。如果完全没有形象,你就是真正的看,你们就真正有关系了。
制造这种形象,使我们无法真正的看。

如果我们不自由,能爱吗?嫉妒,能爱吗?害怕,能爱吗?
一手杀,一手爱吗?

你自己如何离弃自己?你就是这一团糟的一部分。
要免除这种丑恶,这种暴戾,这实际存在的一切,不是要离弃,而是要学习、观察、了解你自己里面的整个事物,由此而免除一切暴戾。
你无法从自己身上离弃自己。

要明白“观察者”无异于他观察的事物,就必须沉思。
这需要的并非分析,而是高度透视自己。
观察自己与事物、财产、人、观念、自然界的关系,我们就会得到这种内在的完全的自由。

第三章 沉思

我现在说的话你们不要接受,也不要否定,只要好好检视就可以。
我这个说者没有什么价值,让我们再次肯定这一点(说者好比电话,你听的不是电话说的话,电话没有权威,你只是用它来听别人讲话)。
看看自己的成见、意见、形象、经验,看看这一切如何妨碍你听别人说话。

沉思是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用心观察,我们就会知道我们的身体有它的聪明。
我们要很聪明才能看出身体的聪明。

人就是思想。
你要知道这一点,必须有很大的能量。
你看一棵树时,你必须要有很大的能量,才不会分裂成“我”和树。
你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很大的能量,这样就不会分裂,也不会有冲突;也就没有控制。

怎样去爱?怎样才能这么芳香?
答案只有一个:
看看自己,观察自己。
观察的时候必须非常努力,不能懒惰,不能不专注。

第四章 人可能改变吗

只要还有对立的冲突,人就没有足够的能量改变。
如果可能,我们应该把所有的理想摆在一边,只处理事实,这样就不会浪费能量。

任何人说的任何事情,书、宗教、权威、任何人、任何事情都要怀疑。

我要专心注视传统,然后传统才会不再干涉。
传统就是习惯。
生活在习惯中给我安全感,使我肯定。
你说“我的家具”时,你就是家具本身。
如果有人拿走你心爱的家具,你就生气了。你就是那个家具。
那样子生活不但活得愚昧、浅薄,而且是活在例行公事和烦闷中。
活在例行公事和烦闷中,你当然会有暴力。

第五章 我们生活为什么不平静

我们总是想在“实然”与“应然”之间建立桥梁。于是这其中就产生矛盾和冲突,我们所有的能量就这样消耗掉了。

我们对身体的危险有反应,但是对心理的危险没有反应;可是心理的危险却更具毁灭性。

内心看见危险或外面看见危险其实是一回事----都是保持清醒。这就是说,聪明而敏锐。

生命的完整

为什么把性看得这么重要?或许这是因为性成了人唯一的逃避之道,唯一的自由。他在其他方面都有人追赶、欺辱,知识上、感情上都受人忤逆。他在每一方面都是奴隶。他是破碎的。他只有在性经验中才得以自由。他在这种自由当中拥有一种快乐。

除了外在,我们也希望内心有秩序----深层的、数学般的秩序。
最高的秩序就是德性。德性只有在有爱的时候才有可能到来。

我能不能立即停止心理上的东西?
谈“逐渐根除暴力”是一种伪善。显然,如果我暴戾,我就无法逐渐根除暴戾。我只能立刻不再暴戾。如果我接受“逐渐根除过去”的观念,我就无法根除过去。

要紧的是看清楚当下这个事实,没有任何扭曲。
我嫉妒,我就必须完整地观察到这一点。我观察我的嫉妒,我为什么嫉妒?因为我孤独,我依赖的那个人离我而去,我就面对空虚、孤立。我很害怕,所以我依赖你。所以你走开,我就生气、嫉妒。事实在于我孤独,我需要有人陪伴。我需要另外一个人,不只是煮饭给我吃,给我舒适、性的快乐,而且是因为基本上我孤独。是因为这样,我才嫉妒。

生活而有理论有理想如何会有力量?
生活而有公式、理想、理论如何会有大能量?
你的能量都消耗在冲突中了。
理想在那边,你在这边,你努力要符合那边的生活。这就造成了分裂,造成了冲突,也就浪费能量。
当你看到这种能量的浪费,看见理想、公式、概念不断造成荒谬的冲突;你看到这一切,你就能够没有这一切而生活得有力量。

如果你看清楚这一点,不是口头上、理论上、知识上看清楚,而是用整个生命感觉到这种生活的荒谬,这时我们才会有充裕的能量。这充裕的能量是要没有任何冲突才会有的。

这样,唯一的,就是事实,此外无他。
唯一的,就是你贪婪的事实;
没有“你不应该贪婪”的理想----这是浪费能量。
你贪婪、占有、支配,这是唯一的事实。

你全神贯注与这唯一的事实,你就有能量来消解这个事实,然后你才能自由地生活,没有什么理想、原则、信仰。
这就是爱,就是死----让过去的一切死去。

第七章 恐惧

我们平常都认为学习是知识的积累。
现在,我们说,这种积累不是学习。学习永远是主动态。
我们说的学习在于行动本身,所以不会有知识的积累。

心处于没有任何恐惧的状态是何等重要。因为,有恐惧就有黑暗,有黑暗心就迟钝,然后心就会通过种种消遣寻求逃避,不论这种消遣是宗教、足球赛、收音机皆然。
这样的心是害怕的,清楚不起来的,所以不知道爱的意味何在。

清醒地看。
抽烟时,你为什么抽烟?
读侦探小说时,你为什么读侦探小说?
看电影时,你为什么看电影?
为了刺激?为了性?
醒着的时候完全地清醒。
然后隔天早上,你的心就是新鲜、勇猛、活生生的。

第八章 超越

你每天都在和自己打架,想让自己符合某一模式、系统。
你的实然与相应于那个系统的应然之间有冲突。
有冲突表示你在用力。
一个用力的心当然不可能平静。
因为用力,所以心不可能完全安静。

我们毕竟是人,有我们的胃口,内在燃烧着性的、生物的欲望,一直想做什么事、控制、强迫,所以一直在消耗能量。
但是如果你与这些事实同在,除此之外不做其他事情----如果你生气,你了解它,但你没有要自己“如何才能不生气”,你与它一起生活,全神贯注于它----你就会看到自己有很丰富的能量。
使我们心智清明,心灵开放,因而拥有充沛的爱的,就是这种能量----不是观念,不是情绪。

观察你对事物的反应时,不要说它善或恶。
你说它善或恶时,你就造成矛盾。
你能不能看着你的妻子而不憎恨、评价?
不说她这里对,那里错?
如果你能,你就会看到这种观察里面有了一种全新的行动。

第九章 论暴力

违反“实然”,就产生了暴力。
我很嫉妒。我在这个实然上面加了一个不要嫉妒的观念:“我不可以嫉妒。” 这种苛责,这种“实然”的违逆,就是暴力。

在“实然”上苛责“应然”(理想、完美、形象),这是事实里面就有暴力。
学校里老师拿甲和乙比较。甲每次考试成绩都很优秀。老师对乙说:“你应该和甲一样。” 老师在比较甲和乙的时候,就有暴力产生。老师就此毁了乙。

不止外在,内在也有暴力。
我很生气,我对自己说:“我不应该生气”。这就是暴力。

本质上,我们在思想上、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暴力的人类。

如何能免除残忍?
必须把我的能量、关心和迫切性都在残忍暴露的这一刻聚集才可以。这一刻,我必须要有想要了解它的迫切性,我的心必须没有任何扭曲。我必须要有巨大的能量去看。
我必须敏感、自由,才能有这么大的能量、强烈、专注。

但是由于我们的生活都在漫不经心中浪费能量,所以这种完全的专注才不存在。

第十章 论根本的改变

我们关心的不是看的本身,而是什么在看。
那个看的工具是不是污染、扭曲、受折磨、负担沉重?
重要的不是看本身,而是身为看的工具的你。

如果你已经有了结论,用这种很深的制约、成见来看,那你就看不清楚事情。
有如果你有企图心,想追求更高的地位,这也是你无法清晰地认知。
我们必须知觉这一切,知觉看的工具,知觉这工具清晰不清晰。

我以前只关心观察事实,观察“实然”。
但是我现在转移。我说:“我必须注视看的工具,看它干净不干净。”
这种质疑里面就有智力。这里有一种智力的磨练,心的磨练,脑的磨练。

知觉就是行动。
注视迟钝,知觉迟钝,就是清洁迟钝的心,这就是行动。

第十一章 看的艺术

我们活在老虎的世界。
我们碰到披着人皮的很多老虎。这些老虎只顾追求自己的快乐,很残暴、贪婪。
这老虎就是你自己----在“我”之内。我里面有十几头老虎。

我有没有办法看清楚这些老虎的危险,看清楚我内在这一切矛盾的危险而一举免除之?
如果我没有办法立即扫除我内在的一切,那么,无论我来生是否转生,是否转生一万次,我永远都是奴隶。
所以我必须找到一种行动,一种看的方式,使我在知觉的那一刹那,立即了结那条龙,立即了结我内在的那一只猴子。

第十二章 看穿未知

登陆月球是客观的,我们知道向哪里走。
可是,内在之旅,我们却不知道往哪里走。所以我们内心不安、恐惧。
可是,如果你事先已经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你永远都无法看穿未知,你将永远不可能发现真正永恒的事物。

我们必须看穿未知。
因为,任何一个好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乃至于艺术家,如果不想任由自己随感情和想象随波逐流,就必须深究未知。
至于我们这些寻常人,也同样需要用深刻的理解力,需要看穿未知事物,以处理我们日常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我们是寻常人,没有非凡的智力或伟大的“眼力”。我们过着单调、丑恶的生活。
所以,我们关心的是如何立即改变这一切。

知觉即行动。
你面临危险,知觉危险就是行动,你会立即行动。

知觉即知即行。
必须每天都注意,不眠不休。
你要很清楚,不但清楚别人的恭维、侮辱,自己的愤怒、绝望,而且要清楚你身边、你心里任何时候的一切事情。
你不能说:“我已经完全悟了,任何事情都碰不得我。”

我有一个“不喜欢”的反应。我不喜欢你,于是我注意这个反应。
我们只要很专注,这个反应就会揭露我们所受的制约以及教养我们的文化。
只要我们一直注意,不眠不休,只要我们的心一直注意那些暴露出来的事物,就会揭开很多事情,这样就完全不再有压抑这个问题。

带着恐惧,深入恐惧,完全了解恐惧。
忘掉你的路程,忘掉权威,检查这个叫做恐惧的东西。
你之所以恐惧,是因为你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办, 是因为你可能犯错。
不过,犯了错误,你就观察这个错误,你就立刻跳出来。

随走随发现事物。发现自己的性欲、渴望、意图。
这是伟大的历险,比登上月球还伟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