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态度

2020-03-13  本文已影响0人  否之匪人

反复地问自己,是否能做到这样;不断地反思自己立身之本是什么,不断地看懂自己爱着谁,又被谁爱。难以拒绝人,是怕失去别人的好感,破坏双方关系。那我告诉你,一旦遇到利益型的对手,你很快会输光身上的最后一件衣服。

害怕拒绝的人通常有这几种表现:

1.会因为拒绝他人而感到愧疚;

2.在意别人的评价,担心因拒绝他人影响自身形象;

3.无法自由地表达自身的感受及意愿、设立自身的边界、维护自身合理的权益;

4.希望通过接受对方的要求在对方心中建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5.担心拒绝他人的要求会影响双方的感情、关系。

对他人要求的拒绝,建立在明确知道我们应当拒绝哪些事情。

事事都拒绝是不合理的,倘若如此只能证明你是一个自私自利、不愿帮助他人的人,自然很难获得他人的认同,当自己有需要时也无法获得他人的帮助。

每个人对于拒绝的行为边界标准不一,结合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况,以下类型的要求可以视实际情况予以拒绝:

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

当对方提出的要求超出你的能力范围时,答应对方就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你的行动结果无法达到对方的预期,甚至因此对其造成影响。

这种情况下最好就是告诉对方我们做不到,拒绝对方的请求。如果非要答应对方,那一定要告诉对方无法达成的风险,降低对方的心理预期。

千万不要觉得告诉对方无法帮忙会“没面子”,真正没面子的是“答应了却做不到”。

帮助后不能让对方成长的事情:

一件事情“能做”但不代表“应该做”,这些事情通常是对方努力一些就能做到的事情,比如一遇到稍微麻烦一点的事情,有的人就会认为好麻烦想找你帮忙。

说白了,其实就是懒!

这种事情不应该答应,也不能答应,总有一天他需要独立面对这样的问题,帮他反而是害了他。

自身无法兼顾的事情:

如果你的在工作生活中,已经非常繁忙了,自顾不暇时应该拒绝朋友的请求。

这与我们是否愿意帮忙无关,而是不具备帮助他人的条件,倘若自己的事情都完不成了,还去帮助别人做些价值不大的事情,就本末倒置了。

与自身价值观冲突的事情:

比如你可以叫我帮忙买水,但不能使唤我去买水,我们同样是人,为什么你要比我高上一等。

价值观的冲突是无法调和的矛盾,接受此类要求后也最容易让我们产生不满、愤怒等情绪。

被他人道德绑架的事情:

朋友圈中最经常发生道德绑架事件,比如“不转不是中国人”,同样在生活中也存在诸多的道德绑架:“你人这么好,一定会帮我的对不对”、“年轻人嘛,吃点亏多做点是应该的”。

如同坐公交车被逼让座、企业家被逼捐款一样,针对道德绑架,我们没有答应的理由。

对自己感觉不舒服的事物说“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的思维模式、情感模式及行为模式通常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固化。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从迈开可控的一小步做起,每次只迈一小步,心里想着,我们是在勇敢地为自己做一次克服恐惧的努力。

一旦你开始这段旅程,每一步成功都会赋予你权力,并鼓励你走向新的成功。你可以每次只迈出一小步,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的感受。这能让你看清楚你所有的美好品质、怪癖以及优势。最终,你将打破“可爱的诅咒”,做回真正的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