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我身多罪障,不见众生金色身

2018-07-19  本文已影响1506人  释续祥

放香日与T法师与R法师一起喝茶冲磕子,R法师生性豪爽,颇有几分鲁提辖的爽利劲,遇见看不惯的事情喜欢直抒胸臆。

近期因为一些法务他不得不和Y法师共事,Y法师四处攀缘的行为令他觉得非常不爽,三杯茶下肚就脸红脖子粗的开始数落。

T法师听完后劝道:“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都是出家人,咱要往道上会。

R法师一闻此语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喝了两杯就走了,我和T法师相顾觑然。

其实我和R法师的性格很像,也总喜欢指摘别人,师父说这是没有智慧的表现,我也不以为然,经过几年的学习和磨砺,我逐渐明白了自己的愚痴所在。

千字文中有一句话叫:“罔谈彼短,莫恃己长”,这是中国古人涵养和智慧的体现,佛教也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好像说的是一回事,但角度却不尽相同。

之所以说莫论人非是因为你的业力决定你见到你所见到的。

华严经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唯识宗讲“识外无境”,我们所见到的都是阿赖耶识的相分,至于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那都取决于你是谁。

你所看到的外境,并非实有,是你的识所变,业所感,你的意识其实完全不能做主。所以我们其实是自己业力的奴隶而已,业力让我们看到什么,我们才能看到什么。

正所谓“依报随着正报转”,唯识宗也叫“唯能无所”——只有能见,并无所见,凡有所见,皆是虚妄分别。就像《楞严经》所说“根、尘同源,相、见无性,同于交芦”.。

R法师口中的“四处攀缘”的Y法师也好,我眼中“生性豪爽”的R法师也罢,都只是肉眼下的妄见而已,与他们并无关系。

因为存在是本身并无属性,属性都是观察者出现后自己定义的。

所以当有看不惯的事情发生,首先要忏悔自己的恶业恶缘,要“常思己过”,而不是转而增加更多口业。

学过唯识的应当都有唯识无境的常识。可是一旦境界来临,我们很难依靠唯识无境的正观如理作意,这也是我们依然陷在轮回之中的根本原因——沉溺在自己编的故事中无法自拔。

有一年春天,心学大师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

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同样一杯水,天人看是净琉璃,饿鬼则是看到脓血,对于鱼来说就是它生存的空间。并非真实有水、净琉璃、脓血、空间等东西,而是观察者不同的业、缘、种子所决定的,即便在同一物理空间也会有不同的受用。对人而言,大便就是臭的;对狗而言,大便就是香的,香也好,臭也罢,都是相对而言的,而相对则往往来自分别。

爱因斯坦在向他的学生解释相对论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在一个漂亮的姑娘旁边坐了两个小时,就会觉得只过了1分钟;而你若在一个火炉旁边坐着,即使只坐1分钟,也会感觉到已过了两个小时.这是相对论,也是分别心。

(二)

《法华经》里面有位常不轻菩萨,又称作“常不轻慢菩萨”,简称“不轻菩萨”,这位菩萨每见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时,皆悉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

这位菩萨临终时,闻听威音王佛说《法华经》,顿得六根清净,增益寿命,更为人宣说此经,显现神通,遂令四众归服,终得成佛。

中国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心学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有一天出游归来,师父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王阳明欣慰的附和说“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故事的“文眼”是王阳明的最后一句话——“,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这句话明白了一个修道人应该时时刻刻保持的正见和正念,也说出了与他人相处的最好方式。

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表明你观测他人时先入为主的善念,不会用恶意揣测他人,更急不会对他人施以恶意;

这样的人,谁不愿亲近?谁不会爱戴?自然“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而能做到如此,也确实已经是真正的圣人。

学过系统科学的人都会明白:“越是复杂的系统对初始值就越是敏感,一个小小的变化会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结果”。

我们对他人的看法其实都属于认知,认知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系统,而自身的恶念邪见和猜疑正是大多数人看待他人的初始值。

所以这个世界才会充满敌意,因为我们只顾着关注对方眼中的刺,却忘了自己眼中的梁木。

(三)

古德说“长恨此身多罪障,不见如来金色身”。这句话我经常在拜佛时念诵,可一次拜佛出来,在打点旁边看见一本《阿含解脱道次第》,拿起来一番,其中一句话令我瞠目结舌:如果把佛陀形容为金色身、金光闪闪,著金缕衣、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是后代众生欲望的投射聚集而成。

一般来说,我们都把金色身作为佛陀功德的一种彰显,这种说法还是头一回遇见,但转念一想,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T法师曾在喝茶时讲过一个公案:无著菩萨上山求见弥勒菩萨十二年,还是没有见到弥勒菩萨的丝毫迹象,他心灰意冷的下山准备放弃,半路上,他看到路边有一只两足残废的癞黑狗,整个下半身都糜烂了,生满了蛆。无著菩萨对它生起了强烈的大悲心,他割下自己的肉布施给它吃,接着想要用手除去狗身上的蛆。又想:如果用手去抓,可能会捏死蛆。于是他闭上双眼,伸出舌头去舔这些蛆。结果,舌头没有舔到狗身上,却触到了地面。他睁眼一看:母狗不见了,至尊弥勒菩萨金光灿灿地出现在面前!

无著菩萨悲喜交加,泪流满面对弥勒菩萨说:“我为亲见您,十二年苦修,您却一直不现尊颜,此刻为什么你出现了呢?”

弥勒菩萨说:“并非我不现身,实际上,我与你从未分离过。然而因你的业障深重,看不见我。你经过十二年的苦修后,业障稍微减轻了,才看见我幻化的狗身。又由于你对它生起了真实无伪的大悲心,使得你的最后一点业障清净无余,而今才见到了我。”

听他讲完这个故事,我感触颇深的把常念的那句偈改了一下:“长恨此身多罪障,不见众生金色身”,我们要向常不轻菩萨学习,即便不能做到视一切众生皆是佛,唯我一人是凡夫,也要在二六时中的境界里学到该学的功课,如此才能不负众生恩。

即便他们触恼了你,也要发自内心的感恩,因为他们冒着下地狱的风险为你营造了修行的对镜。

真能如此作意并付诸实践,大概也不会有人触恼你了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