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婚姻家庭篇简友广场

孩子发生意外,谁之痛?

2025-10-09  本文已影响0人  鸟鸣嘤嘤

       昨天学生晚寝前,我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撞开,是班主任欣。她脸色发白,开口时声音发颤:“我们班有个孩子…… 走了。”

       我听见这话的瞬间,脑子“轰”的一声就空了,心口发闷得厉害,好半天才缓过神,拉着她坐下让他慢慢说。原来是孩子之前身体有点不舒服,家里想着方便,带他去附近诊所治疗,没成想过程中突然出了意外,哪怕当时立刻送大医院抢救,也没能留住孩子。

       灿说,孩子的奶奶和妈妈哭着给她打的电话,她挂了电话就往我这儿跑,连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直到现在,我还是没法相信这件事。虽然意外不是在学校发生的,但那是我教过的孩子啊,一想到再也见不到他,心里又酸又堵,满是心痛。

       这学期,我带四年级的道德与法治,常去灿的班里上课,对这孩子印象挺深的。他长得白净,眼睛亮闪闪的,每次学校艺术节的拉丁舞表演,他都是台柱子,站在舞台上一抬手一转身,浑身都透着劲儿,台下最响的掌声准是冲他来的;他还特别爱画画,画画社团的老师总跟我们夸他,说他的画特别有灵性;上课的时候更招人喜欢,坐得笔直,提问时总第一个举手,声音脆生生的,还会主动帮同桌捡掉在地上的笔。

       这么好的一个孩子,说没就没了,换谁都扛不住这份疼。他在学校从一年级长到四年级,一点点变得这么优秀,肯定是爸妈的骄傲啊。可偏偏在这个时候,成长的路突然断了,这样的意外,谁能承受得住呢?

       我总忍不住想,现在最难受的一定是他的家人。谁能想到,一次小小的治疗,竟然把孩子从家里带走了,那可是他们捧在手心里的宝贝,现在家里的阳光好像都被抽走了。接下来的日子,他们怕是要在这份痛苦里熬很久,那种丢了孩子的绝望,不是说走出来就能走出来的。

       作为一个妈妈,我太懂这种疼了,那是天塌下来的感觉,是心里永远填不上的窟窿。可事实已经这样了,除了咬着牙接受,好像也没别的办法。

        今天,我一直在琢磨:就算意外不在学校,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孩子的家长,到底该怎么做,才能不让这样的悲剧再发生?我们学校是寄宿制,平时要管着孩子们的吃喝起居,还要留意他们的情绪,更得盯着那些有特殊情况的孩子。我想,或许我们该给每个孩子建个专属的小档案,谁有特殊体质、谁有慢性毛病,都记清楚,平时多问问、多看看,一旦有不对劲,马上跟家长和专业人士联系,从根上把风险挡一挡。

       家长们也一样,明明是最了解孩子身体的人,可有时候总觉得“小毛病没事”。其实孩子的成长哪有那么多“没事”?得像琢磨一件要紧事似的,留意他吃没吃好、睡得香不香,哪怕只是有点小咳嗽,也别马虎。还有那些小诊所,现在想想,专业度到底够不够?要是医疗服务能再严一点、再靠谱一点,说不定很多悲剧就能躲过去。

        一个家庭因为孩子的离开,一下子掉进了痛苦的深渊,这份沉重足够让我们清醒。要是悲剧之后还不琢磨问题、不改进,以后说不定还会有更多这样的疼。

       写这些的时候,眼泪总在眼眶里打转,手里的笔都有点沉。可我们是陪着孩子长大的老师,再难受也得保持清醒。肩上扛着“守护每个孩子”的责任,只有从这件事里找出问题,想明白该怎么做,才能真的护住他们,帮他们好好长大。

       只盼着这样的悲剧再也别上演了,盼着每个孩子都能安安稳稳的,在操场上跑、在课堂上笑,健健康康地长大。这大概是我们这些看着他们成长的人,最朴素也最坚定的心愿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