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上的小朱朱# Day 44 子之“乐”

2017-02-28  本文已影响0人  张潇Sarah

原本想分享新学到的一个心理学理论概念,后来觉得有些复杂,自己还没有吃透,感悟不深,所以就偷个懒(小朱朱,要学会自我调节呦~哈哈),分享下我最近看到朋友圈一朋友发的一组图,很精彩的小漫画故事,先看图,再谈谈感受。

有没有觉得看第一幅和最后一副,你的感受及对于“地瓜”的“评价”完全不一样。

我们都知道“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个“仁””(哈哈,多少人听过“子曰”?)“仁”是孔子最重要的观念,其实除此之外,孔子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生活态度,就是:“乐”!有一句话叫做“子于是日哭则不歌”,意思是孔子一天去吊丧,然后这一天都没有唱歌,这句话说明什么?说明平时孔子是一直都在唱歌哼曲!!所以说 “乐”是孔子最昭著的态度。

“中国最后一位大儒”的梁漱溟先生解读子之乐,这种乐的态度是安和自在。人们到达乐,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向外面去找,不断满足欲求,就像之前一段时间我的海淘买买买,一定程度上也是在用物质填补心灵(当然还有觉得开辟了“新大陆”的好奇心,哈哈,赶紧“圆场”);一是取消欲求,从根本上取消问题,但这有时候可能是一种压抑。 所以这两条路都是有所依待的,有条件的。而孔子走的是无所依待之路,他认为,所谓的问题,可以不成问题。真正的乐者,是生机的活泼,即生机畅达,就像漫画中的这颗小地瓜,乐是自己涌现出来的,不受外面拨动。普通人从享乐中追求快乐,而子之”乐“,不需要去“寻找”。乐在心上,放下找的时候便是乐。只有这样,人才可以每时每刻感受到快乐。孔子夸赞颜回,说颜回最大的能力就是开心。哪怕是住在简陋的小屋子里,吃淡饭, 喝凉水,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试问我们多少人已经拥有了很多,依然怨天忧人,欲求不满,一位好友和我说,他认识一人因为爸爸只能给她买两栋楼而担心嫁妆不够,为此非常担忧和难过,多么“奢侈的烦恼”啊!(当然如果是来心理咨询,我依然会换位思考共情,毕竟这是她真实的感受,此二说);梁先生认为乐有三种,一是与苦对应的乐;二是依赖于环境的乐;三是无条件的乐。而孔子的“乐”就是无条件的乐,无论贫富贵贱,一样开心。

最后,小朱朱,也许你都不会仔细看我写的,也许到你能看明白都起码十几二十岁了,但希望你能感受到,但愿你在“知识的网络”中获得学习的“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