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独家收藏重温经典

读书||隐喻的大师8

2023-12-21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滨公园
读书||隐喻的大师8

而他的卓越处不在于思想的深刻和丰富,而在于它的凝练、透彻,明晰而清新的艺术性。我们不妨来读一读《十月的速写》:

拖轮布满锈斑。它在这如此遥远的岛屿干什么?
它是寒意中一盏沉重的熄灭之灯。
而树木有狂野的色彩:发往彼岸的信号。
仿佛有人想被带走。
我在回家的路上看见蘑菇穿过草丛茁发而出。
它们是某个独自在那下面的黑暗中
久久啜泣的人的手指,伸起来求救。
我们是大地的手指。
——董继平译

布满锈迹的拖轮,是存在者的象征,它被遗弃在遥远的岛屿上,像一盏沉重的熄灭之灯:这灯,是生命的光亮,是黑暗中的事物赖以存在的光明。而树木拘囿于脚下,其旷野的色彩,是发往彼岸的信号,这样的强指,却巧妙地传达了一种精神的困境。无论人文的还是自然的取喻,他都得心应手,而最可贵的是诗人总是让想象落地——就像从梦中跳伞——落地,就进入了真正的语言的肉身:

我在回家的路上看见蘑菇穿过草丛茁发而出。

然后片刻也不停留,继续张开想象:蘑菇,像在黑暗中哭泣的人求救的手指,一方面大地张开了一个地狱的维度,一方面让读者陷入突兀陌生之中——正是这种突兀陌生震撼着我们麻木的心灵。但是托马斯绝不止步于此,继续推进——

我们是大地的手指。

这是多么神奇的演绎!人类普遍的精神困境竟以如此日常而又奇妙的意象传达给了读者。

相对其他的译者,事实上我可能更信任李笠的翻译。去年在杭州特朗斯特罗姆的双语读诗会上,我有幸见到他,长发垂肩,目光深邃,面无笑容时偶尔露出冷峻的神情。遗憾的是在西湖之畔的宝石山上我没有机会和他深聊。他加入了瑞典籍,也是一个一直活跃在汉语诗歌现场的诗人,他从原文翻译的文本,无疑更可靠,他对语言的敏感也是文本质量的重要保证。

特朗斯特罗姆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车站》的细读文字,但是我以为此诗,还有更丰富和更深刻的内涵。

一列火车驶入站台。一节节车厢停在这里
但门没打开,没有人上车或下车
究竟有没有门?车厢内
被封闭的人群拥挤着来回走动
他们从坚不可摧的车窗往外盯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