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成长哲思简友广场

你知道自己的负面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吗?|《走出恐惧》

2020-05-24  本文已影响0人  艾睿刻聊心理

分享一次,深思一题,精进一步!

每个人都会受到负面情绪的困扰,愤怒、自卑、嫉妒等等。轻则影响心情,重则会让我们感觉痛苦。

王小波曾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愤怒。对负面情绪的处理,也类似,当我们对这些负面情绪无能为力时,就会让自己更恼火。

今天这本《走出恐惧》就能助我们找到负面情绪的根源,让我们对负面情绪有计可施,进而从容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情绪问题。

图片来自互联网

本书的两位作者分别是克里希那南达和阿曼娜。他们在书中提出一个概念:“情绪化小孩”。想象一下,一个正在闹情绪的小孩,他们在用一种过激的,不理智的方式表达诉求。那个时候的他们,没有耐心,不考虑后果,立刻马上就想得到期待的东西。

成年人的很多负面情绪,就是这个状态。比如控制、期待、任性、上瘾或者幻想等等。这些时候,很可能就是“情绪化小孩”被触动了。

但是不要误会,有一些情绪是正常反应。比如,有人打或者骂了你,你感觉愤怒算是正常反应,因为自己确实受到了侵犯。但是,如果一个朋友跟你擦肩而过,没有打招呼,你要是控制不了的生气,这就是情绪化反应了。本书讨论的目标就是如何解决这些情绪化的反应。

1. 情绪化小孩的表现

先看看“情绪化小孩”有哪些表现,只有意识到它,才能更好的控制它。

虽然“情绪化小孩”能导致各种各样的行为,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自动化,反应过度和习惯性。

第一,自动化。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ABC情绪理论就能很好的说明这一点。埃利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导致后果的直接原因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图片来自互联网

自动化的意思就是,情绪化小孩在A和C之间,没有任何有意识地思考。还把自己的负面情绪,直接归咎于“不公平”的现实,或者引发事件A的人。从来不觉得自己有控制情绪的义务。

第二,反应过度。过度就是超出正常范围,说起来容易,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却身在其中不自知。比如,有些人在恋爱关系中或是婚姻里,常期待另一半随叫随到,如果对方没有及时回电话,没有及时回应自己的诉求,就说明对方不爱自己了。

第三,习惯性。如果某一种负面情绪,经常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出现,就要警惕了,你可能正受控于情绪化小孩。作者举了一个习惯性妥协的例子。有一个来访者,她是一个公司的老板,但是整个公司里没有一个人听她的话,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她的亲人、朋友,甚至邻居都不尊重她,侵犯她的界限。这就是情绪化小孩造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模式,因为她不敢主张自己的权利,也不敢面对拒绝别人带来的罪恶感,所以选择了妥协。

2. 情绪化小孩的成因

作者认为,情绪化小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是原始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第二,是原生家庭的影响。第三,是个人特殊的过往经历。

第一,心理学家阿玛斯有个“黑洞理论”,他认为,如果小时候我们的一些原始需求没有被满足,内心会形成一个“黑洞”。我们会把没被满足的需要,投射到别人身上。

比如,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且健康的认可,长大后我们就会特别在意比人的看法,再严重点就是会变成控制对方,强迫对方给自己想要的反馈。相比于控制,另一个极端是,躲避社交或抵触亲密关系,因为怕受到别人的伤害,所以选择主动放弃靠近别人,选择不相信任何人。

总之,这些“黑洞”会不停吞噬你的能量,制造负面情绪。

第二,原生家庭的影响。《你当像鸟一样飞往你的山》中,作者塔拉提到,一个家庭给予孩子的两个礼物是:常识和亲情。孩子不仅会模仿父母处事待人接物的习惯,更会模仿家长的思维模式。这构成了孩子对世界以及周围人的基本看法和反应。如果孩子得到的常识是扭曲的,亲情是残缺的,可想而知这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第三,个人的特殊经历。很多人觉得只有特别严重的创伤才会给人造成心理影响。但是,作者认为,即使是那些我们看起来很微小的事件,对于内在情绪化小孩来说,也足以造成创伤和惊吓。比如,小时候经历过老师的当众“羞辱”,就很有可能留下抹不去的创伤。

3. 如何控制情绪化小孩

知道了成因以后,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情绪问题呢?作者给了四个步骤:辨识、深潜、接受和冒险。

第一,辨识。上面分享了情绪化小孩的三个特点:自动化、反应过度和习惯性。按照这三个特点,留心分析平时遇到的负面情绪,哪些符合这几个特点。多加练习,就能越来越敏锐的意识到自己何时出处在情绪化中。

第二,深潜。就是找到负面情绪的诱因,是不是以前受过相应的“伤害”。做到这一点很困难,因为人的行为模式很复杂,经常是一种情绪套着另一种情绪。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留意生活里触动你的情景。因为情绪化小孩的行为具有习惯性,所以,它一定会不停地在生活里重复出现。每次当你出现负面情绪时,都学习问问自己,过去有没有什么事让你产生过同样的感觉。

对于这一点,我持保留态度。相比之下,我更赞同阿德勒心理学的观点。阿德勒认为,我们现在的状态不是由过去的经历决定的,它是由我们怎么看待过去决定的。类似上面提到的ABC情绪理论。这就引出了下一个,我认为最关键的点。

第三,接受。接受并不意味着妥协。妥协是指忍着不说,而接纳是指我们不再通过情绪化小孩的方式来说。当我们通过情绪化小孩来表达时,经常会表现出愤怒、绝望、抑郁这些极端情绪,而且总想通过改变别人来满足自己。如果我们可以接纳自己真实的感觉,包括那些不好的感受,那么,我们就很容易放弃改变别人的意图。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

第四,冒险。光接受还不足以摆脱情绪化小孩对我们的控制。我们还需要做出改变。情绪化小孩倾向于保守,它讨厌改变。我们需要用“冒险”的心态,尝试以前没有尝试过的做法。比如,拒绝别人;比如向别人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等等。

分享一个我自己的技巧,你可以把任何尝试都看作一次练习。因为是练习,所以就允许失败。有了这个心理预期,就不会太苛求自己,对结果也不会有不现实的期待。

习惯是无法抹除的,它只能被替换。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练习,积累成功经验,不断强化新行为使它们成为新习惯。

到这,本书主要内容就分享完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