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我们永远准备不好告别
8月4日,老妈陡然在家族群里发了一大段话,我不知道她是怎么举着手机流着泪一个字一个字手写出来的。
最爱开摩托带姥姥四处兜风、高大硬朗的81岁的姥爷,前些天突发咳嗽晕眩,血糖升高,一查,竟是肺癌晚期了,也许勉强能撑到过年。
儿女们都不敢告诉姥爷姥姥实情,怕承受不住。年纪大了,也无法手术化疗,只能尽量止咳降糖。
住院后,大舅和老舅陆续发了姥爷抽胸部积水和输液的视频,让人揪心不已。
继而,又见姥爷坐在病床上拿着盒牛奶,撩起截背心儿专注地看电视,一脸云淡风轻。姥姥在旁边左手搂着吃面包的孙子,右手也拿着盒牛奶,慈蔼平静地目视前方。
三五天后,医生便让出院回家静养,姥爷姥姥的生活一如往常,打打麻将,跳跳广场舞。
只是,人一天天瘦下去,也开始咳血。
老妈实在扛不住了,把厂子的事跟老爸交代好,9月6日,独自坐高铁奔赴四川。
“所念隔山海,山海亦可平。”
从保定到成都,1700公里的距离,9个钟头就到了,上次飞机更快,但回资阳老家不太方便,高铁车站就近多啦。
前两天,姥爷再次入院。
我中午送饭到书店后,赶紧梳梳头,调整好心态,给老妈打视频电话。谁知久久未接,又给大舅老舅打,都没回应,心脏突突地跳起来,胡乱想着一切可能的原因。
十分钟后,大舅先回了过来。他把口罩拉到嘴巴底下,笑盈盈地跟我打招呼,我忙问姥爷的情况,镜头一转,就看到了插着管子躺在床上的老人。
“丹丹啊!”他认出了我,我马上笑出最美的弧度,高声叫道:“姥爷!”
“我没事!就是肺,有点儿炎症,咳嗽。”姥爷轻巧地说着自己的病情。
鼻腔里倏地涌上来一股火辣辣的热流,我使劲压下去,跟他说了好些逗趣儿的话,姥爷便微微笑了。
挂断后,仍给家里的老妈打,几番折腾,到底接通了。那边摆两桌筵席,人声喧哗,热闹得很,正在给小姥爷过寿。
“明天你老舅送我和姥姥去医院!”当着亲友们,老妈把深埋的忧虑和挂牵避而不谈,只是很亢奋地像个导游直播似的走街串巷,给我介绍那边的风土人情。
而姥姥,还是那个被宠爱了一辈子的幸福女人,两汪清泉,满面春风,在后面悠哉乐哉跟随着。
感谢现代高科技,让远隔崇山峻岭的亲人们联系如此紧密,“我一想念,你就那么近!”
只是,这温暖和睦的日子能不能长一些,再长一些呢?!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曾在其名著《存在与时间》里指出,人只要还没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着。
这便是今年各大媒体说的最多的“向死而生”,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以焕发出生命的积极进取意识和内在活力。
每个人从出生第一秒就开启了向死而生的生命倒计时,在从生到死的漫长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努力活出自己的生命意义,还需学会不断与至亲至爱告别,身心都可能越来越孤独。适应永恒的孤独,准备好好地告别,这并不很难,但也绝对不容易。
在其生时,无愧于心地陪伴过;在其故后,音容笑貌永在我心。
虽只见过姥姥姥爷四次,却总感到莫名的亲切,像爷爷奶奶一样让人依恋。
末尾附上二老最后一次过来的记录:
2016年5月29日,坐飞机从四川远道而来的七十多岁的姥姥姥爷。
到家当晚就过去探望了,只是光顾兴奋,忘了拍照,这次来补上。
聊天中,发现我语速一快,姥姥就听不懂了,然后她会泰然自若地转头,微笑着温柔地看向姥爷。
姥爷心领神会,立马简明扼要地准确翻译一遍。哇哇!这感情真是好得让所有人羡慕!
“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唐)骆宾王
本文为“但行前路无问西东”即“公子世无双456”(姜丹)原创,已在“维权骑士”确权,如若喜欢,转载请留言联系,感谢(^_^),欢迎点赞、收藏、评论指教、转发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