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技巧 | 樊登读书法 :如何读懂一本书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极速变革,在现有的生活压力下,现代人变得越来越焦虑。压力来自哪儿?情感、金钱、房、车、学历、尊严、梦想、存在感……这些都是。但核心的焦虑来自未来的不确定性,个人缺乏对抗脆弱的能力。
对抗脆弱的很重要的能力是:读书。
怎么读呢?
首先,任何一本书都会有一条主线。你在读一本书的时候,首先应该弄明白一件事:读完了,问自己,这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比如《他人的力量》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人际关系的问题。书中提到,第四层人际关系是这本书的解决方案。
再次,就是一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有哪些解决方案;或者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变化的过程是什么。
书也是一样。前面是定义的问题,然后解释清楚背景,中间一大块是解决方案的讨论过程,到最后一定是价值升华。
真正的读书学习,是要走出舒适区?
第一,我能不能准确地把握这本书真正的含义,理解这本书?
第二,我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这本书真正的含义,且表达清楚?我的信息效度和信度如何?
第三,我表达出来的内容能不能让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无障碍地理解?我的语言风格是否通俗易懂,能否被二次传播?
讲书的框架。
架构是什么?
开篇先说什么?
这里边最动人的故事是哪个?
最有价值的点在哪儿?
符合以下三点之一的便是具有建设性的图书。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意义。
使我们产生强烈的动力。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变。
如果一个人没有批判性思维会怎样?这就是思维的三重境界:
底层的人从来不反思,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
中间那层人虽然反思,但老觉得是别人不对。
顶级的那层人会反思自己,让自己的思维不断进步。
读书要建立的底层积累:
经济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国学知识,管理学知识,逻辑学知识,哲学知识,人生经验。
知识的自我反刍。
阅读时尽量少画重点。
读完后给自己一段时间间隔。
挑战大脑,回忆全书,构思思维导图。
把自己当作传播者,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