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挑刺(一)
2020-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司马吹风
错误的“幽州太守”
《三国演义》第一回描述:“幽州太守刘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汉鲁恭王之后也。”
“幽州太守”这个称谓是错误的,这是因为:
《三国演义》描写的确切纪年是从后汉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开始,到杜预、王濬灭吴为止(公元281年),总共112年。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公元222年孙权称帝,开始正式进入三国时代!
所以,在公元220年以前,还属于后汉时期。
后汉时期,行政区划主要为州、郡、县三级。
全国分十二州和一个司隶辖区(相当于现在直辖市北京市的地位),十二州分别为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并州、冀州、幽州、扬州、荆州、益州、交州。
按后汉官职职称,州的最高长官是“刺史”,后来又改为“牧”,郡的最高长官是“太守”。超过一万户的大县设“县令”,不满一万户的县设“县长”。
后汉时期 幽州相当于现在的河北北部、辽宁、吉林各一部分。它的最高长官应该是“刺史”,称“太守”肯定是不恰当的。
结合刘焉的履历和书中内容,此处应该为“涿郡太守”比较合适。
一是刘焉早期没有做过州“刺史”的经历,只是在后来在做了“益州牧”(益州相当现在四川、贵州、云南大部分,陕西南部、湖北、甘肃各一小部分)。
二是刘备、关羽、张飞都在涿县,涿县是涿郡的治所地。
三是刘焉做过南阳太守,做涿郡太守也是有可能的!
至于第三回说十八路诸侯时,有西凉太守马腾,西凉是一个笼统的地名称呼,作为小说虚构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