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想每天写1000字

得一分有一分的收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2017-03-22  本文已影响3人  木木材

考试时碰到完全不会的大题怎么办?

上学的时候,老师总是这样教导我们:“考试时不会的题目也不要放弃,照着题目把已知条件抄一遍,再把能想到的有点关系的公式罗列一下,能得一分是一分。”

在工作中碰到不知道如何解决的问题怎么办?

逃避很简单,放弃很容易,面对很难。

在工作中,总会有需要紧急回复的邮件,总会有即将到达节点计划的项目,总会有解决不完的问题,我们在压力下容易产生焦虑心理,趋利避害的本能会使我们不自觉地冒出逃避的念头,选择容易的先做,困难的暂时逃避,拖一拖,待明日再做。往往是明日复明日,一拖再拖,一直拖到避无可避为止。可是,该面对的始终还是要面对,一味逃避除了把本来还算充裕的时间拖没以外,毫无益处。

放弃也是可选项。放弃也不过是一瞬之间的事,或许在那一刻觉得是解脱了。可等你放弃之后还是会衍生出其他的问题,最终还是需要去面对。当然,如果说,放弃之后所要面对的问题或后果,你都能承受,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放弃就放弃呗。

一直逃避,不断放弃,最终被放弃的只能是自己,往往就如蔡康永在他的《康永,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里写的那种境地:“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没有人生下来就什么都懂,什么都会,碰到未曾经历或没有相关经验的事情自然就觉得无从下手、难如登天。很多事情不是因为困难而不去做,而往往是因为不去做才显得困难。一个人的幼稚和不成熟,恰恰是因为经历太少,经验太少,懂得太少,进而觉得困难重重。正因为“有困难”,才证明精英的价值,才证明自己可以进步的空间还很大,才证明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怕什么问题无数、困难无穷,奋力去做,能解决一点是一点,能啃下一口是一口,能进一寸是一寸。即使碰个鼻青脸肿、头破血流那又如何?与其选择庸庸碌碌混日子,还不如轰轰烈烈干一场。

大学的时候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下定决心学好英语。每次开始都制定详细的计划,严格规定每天背多少单词,背多少新文章,听多长时间英文。满满当当的时间安排让自己每天忙得像一个陀螺一样。可是,当自己抵御各种诱惑、懒惰,如苦行僧般坚持了一个多月后,发现自己的英文水平并没有预想中的突飞猛进,于是就泄气了,于是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

年轻的我们,总是太急躁,总是觉得自己身上有无限的精力和动力,把工作生涯中的一个小阶段当作全部时光来过,恨不得马上出成绩,恨不得生命中所有的成就都在一年内、一个月内实现。可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付出也不一定有收获。而即使每天超负荷运转,用上洪荒之力,还是诸事不顺、失败不断,最初的热情也会慢慢被冷却。到最后要不抱怨连天,要不意志消沉。在急于求成的心态里,我们往往忘了“一粒种子的萌发,一株植物的生长,一个人的成熟,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忘了“知识的丰厚,经验的增加,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时间的酝酿、沉淀与积累。”

最好的做事方式,既不是遇到困难就躲,也不是急于求成。

上学的时候,背过这么一段话:“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古人这段话很直接地点出了做事应有的态度和方式。在新的岗位上一干就干了四年,工作业务也一点点地发展起来了。即使在很多人眼里,我们还是发展太慢,成绩太少,也无法浇灭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突围而出的欣喜。要知道,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才不去纠结当前的困难,不再去焦虑未来的不安,而是把问题分解,解决一点是一点,把任务分解,做完一件是一件。

不知不觉,坚持读书作文也快九个月了,字数早已超过十万字。虽然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能吸引到特别高的阅读量,我的生活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改变,但是我心里明白,这九个月的坚持我得到了什么。每写完一篇文章对我来说都是一个进步。成长的路很长,不再担心什么前途漫漫,也不再忧愁什么碌碌无为,沉下心来,稳扎稳打,进一寸,便欢喜一分,再进一寸,便满足一分。至于结果嘛,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我开始坚信,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必须经过时间的沉淀,细细地慢慢地打磨,得一分有一分的收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写下此文,一为总结,二为鼓励。

前行路上,不散不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