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情,说说爱两性情感更好的自己 BetterMe

谈谈亲密关系 | 破解爱情密码

2020-11-25  本文已影响0人  逸思者联盟

感谢大家的鼓励,上一回介绍了亲密关系和伪亲密关系的特点。谈谈亲密关系

老友评价我的风格是用理性评价感性, 总结的到位。

这回,咱们理性的来破解爱情密码。

古今中外,爱情一直被歌颂,是无数的艺术家的创作源泉。多少人沉浸在爱河的甜蜜漩涡中,又有多少人因爱而痛彻心扉。

爱是什么?

引自quotedwisdom.com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夫复何求?” 一起慢慢变老?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般慕思渴望?

“ 唯有恋的短暂,才能爱的永恒。” 花火般的绚烂?

对你来说, 爱意味着什么?

先别往下看,想想你的答案。

再思考,你的答案是否,或怎样可以被 “衡量”。

爱情三元素


引用exscender.com

心理学教授Sternberg, 在1986年提出“爱的三元素理论”[1],普遍被认为是目前对爱情研究得最完整的理论。他认为完整的爱由亲密,激情和承诺三个元素构成。

亲密(Intimacy),彼此打开心扉,可以舒服的相处,时间久了也不会厌烦。互相关心支持,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可以从5个维度**来量化。

情感,感情上互相依赖,彼此支持。

社会关系,共同的朋友圈和社会关系。

身体,享受彼此的身体。

智力,无障碍交流想法和经验,在同一频道上沟通。

休闲 ,享受一起的休闲时光,有共同的活动爱好。

当我们感受到亲密时,身体会产生 oxytocin 催产素。据研究发现,催产素是母爱的生化来源,让人觉得放松。

激情(Passion),如果亲密是水滴与水滴的交融,激情就是冰与火的碰撞。朝思暮想,干柴烈火,心跳加速,雲霓之望。你可以跨越半个地球只为见他一面,你神魂颠倒,你问自己,我怎么会这样?你不知道为什么,却又摆脱不了。激情会让人有活着的感觉,也是爱情故事戏剧里的必备佐料。当我们在经历激情的时候,身体会产生dopamine 多巴胺。多巴胺让人感到快乐和饥渴。

承诺(Commitment),是否愿意为对方付出,牺牲。把对方放进未来的蓝图中,一起规划,不离不弃。一起经营一段长期稳定的关系。承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意向和行动。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至尊宝因为自己的“责任”无法和紫霞仙子在一起。这种有意向无行动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很普遍,两个人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在一起。无法兑现的承诺,是不是承诺呢?

根据三元素的不同组合和强度,我们得到以下7种爱的类型 。

以上这些爱的类型是通过理论推导的,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往往更加复杂,也无法一一对应。很多时候,问题在于,双方对目前状态的感知和预期不同,例如一方需要更多的承诺,另一方觉得付出的已经够多了。这时候就需要多沟通,每一段关系,只要用心经营,都可以变得更好。

时间魔法棒


产品有生命周期,爱情也一样,遵循时间的规律。

1970年,Murstein提出了关于亲密关系发展的理论。他把亲密关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刺激主导,价值观主导和角色主导

引自exscender.com

在一段关系的初期,视觉刺激占重要分量。比如高矮胖瘦,容貌姿色,声望气质。这个时期双方处于兴奋新奇的状态中,看不到对方的缺点,这是热恋的状态。

刺激阶段过后,双方的状态回归到基线,光环效应也随之消失了。这时候真正的冲突开始了,双方的价值观是否相符,决定了是否能够度过这段磨合期。这时候是分手的高峰期。

第三个阶段是角色认同。两个人决定一起生活,谁洗碗谁擦地。相爱简单相处难,在这个阶段两个人会承担越来越多的角色,如何分工协作,互助互利,灵活调整,不单需要爱,还需要生活的智慧。

因此,我并不认同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是爱情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双方的关系进入了角色认同的阶段,这个阶段是长期的,变化的,需要经营的,它是开始而不是结束。爱能让你在柴米油盐中闻到花香。

如何践行


看了这么多,你可能要问,知道这些对我来说有什么用?

之所以选择写这个话题,缘于跟男友的一次对话。我们试图在爱情的定义上达到一致,结果发现很难,因为无法量化。于是我做了功课如何量化爱情,也有了这篇文章。我想表达的重点是,我们要学会创造机会在沟通中深入的了解彼此。举个例子。

如果你也在一段关系中,你可以找个时间跟伴侣谈谈情说说爱。

你们对爱情的看法是什么?
哪些是原则性的?哪些是你愿意妥协的?
你们对爱情三元素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哪些元素的加强可以让你们的关系更完满?
如何加强?
这次谈话后你的收获是什么?
这次谈话后你们对对方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如果你是单身,也希望这篇对你开启一段新的关系有所帮助。

感谢你能看完。下次继续。
感谢 quotedwisdom逸思者联盟

参考文献:

[1] Sternberg, R. J. (1986). A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Psychological Review, 93, 119–135.

[2] Schaefer, M. T. & Olson, D. H. (1981) Assessing intimacy: The PAIR Inventory, 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 1, 47-60.

[3] Murstein, B.I. (1970) Stimulus-value-role: A theory of marital choic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32, 465-81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