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谓
![](https://img.haomeiwen.com/i13049060/b13ff0ec574833d9.jpg)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有称谓,光靠“你我他”三字肯定不行。怎么称谓?大千世界,千奇百怪,不做专门研究,难以一一赘述。仅就个人感受,说点粗浅看法。
简言之,称谓里也有敬与不敬,亲与不亲,不同场合,称谓有别,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也各具特色。
记得大儿子刚结婚不久,我参加妇联召开的座谈会,因为都是女同志,而且也熟悉,说话比较随便。有位同志问我:“听说你做婆婆了,儿媳妇叫你妈吗?”我调侃一下:“叫了!当面叫妈,丈夫面前称你妈,在她父母面前称他妈,有了孩子叫老奶。”我的话引来哄堂大笑。
我不是故意贬低儿媳妇,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客观情况就是如此。婆媳关系无血亲,能当面叫妈就不错了,什么都不叫的大有人在。其实也难怪,口不对心,叫了心里不舒服。叫惯了,只当是名字,也无所谓的。
对自己父母的“我爸、我妈”称呼是亲情,在外称“我父亲、我母亲”,这是亲中有敬。兄弟姐妹在家称哥姐弟妹,也可以直呼其名,平辈之间无需过多讲究。
对领导的称呼,一般都是姓加职务,某县长,某主任,加姓是为了区别于其他同级别领导。当面与背后称呼要一样,若是背后直说领导名姓,传到领导耳里,这也是大不敬,恐怕不是简单的不愉快,所以一般人都会注意这方面。
一般相熟的朋友,称谓随意,老张、小李皆可。若是年轻人称老人就要用尊称:您老、老爷爷、老奶奶……等等。如果称呼老人,把姓和老字位置换一下,老张变成张老,情况就不一样了。说明这位老人不仅年高,而且身份、知识级别不同寻常。
对待不熟悉的陌生人称谓,皆以尊重为要。听去过山东济南的人说,济南人称呼外人常用老师,江苏淮安人见到年岁大的男性称呼老爹,女性称为老奶。我在上海住院,年轻护工都称我阿姨,而我实在已经是老奶的年纪。可见各地对外人的尊称是不相同的。
称谓随着时代变迁,变化很大 ,特别是夫妻之间。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妻子称丈夫为良人、郎君,官人,民间称当家的。民国以后,称先生、爱人,延续到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初期。夫称妻,娘子、夫人,老婆等等。
近三四十年,丈夫的称谓变成了老公,这是港澳地区民间俚语,不想竟然快速传播,且被广泛应用,估计是打工者,或者港澳台媒介传过来的。这种称谓似乎不亲也不敬,只是“老公”一词出处不太体面。
封建帝王时代,人们将宦官(阉人)称为老公,港澳民间何以称丈夫叫老公,不得而知,估计初始出于不敬,甚至谩骂,习以为常变成俚语。
因为这个缘故,我特反对女性人前人后,张口就是老公长老公短,听了很不舒服。若干年前,我曾对我的侄女说过,以后不要称丈夫叫老公,在家叫名字,对外称“我爱人”,或者“我家先生”,再不然,我家某某,孩子他爸都可以。
先生是敬称,过去老师都叫先生。先生的称谓多指男性,才能卓越的女性也有被称先生的,例如宋庆龄,何香凝,冰心,杨绛等。对女性的称呼,太太、小姐的时代过去了,如不确定对方是否结婚,称某女士即可。
对人的称谓当否,也体现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称谓不当,引人不快,也有损自我形象,日常还是应该多留心 多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