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

2017-4-10 雍也篇学习6.29

2017-04-10  本文已影响10人  海水蓝

昨天看《奇葩说》第四季的美德说时,蔡康永提出社会久已不提美德这个词了,貌似这个词已经过时,如果写本美德之书,可能200本都卖不出。

孔夫子在几千年前也感叹说,中庸这种美德人们已经缺乏很久了。不同的时代总有一些哲者提出道德品德的呼吁,然而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精神,美德总是处于非主流地位。

春秋时期,各国纵横交错,各种学说、理念此起彼伏,直到秦大一统;当代社会美德曾在物欲横流初期沉默许久,而今在广大人们的物质欲望初步得到满足时,再次被提出,也是一种好讯息。春江水暖鸭先知,媒体、综艺节目难得能有这种睿智见解,激扬正面风气,正是我偏爱《奇葩说》的理由。


【原文】

6•29 子曰:“中庸(1)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注释】

(1)中庸:中,谓之无过无不及。庸,平常。

【译文】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

【评析】

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尤其作为一种道德观念,这是孔子和儒家尤为提倡的。《论语》中提及“中庸”一词,仅此一条。中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中庸又称为“中行”,中行是说,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中庸是一种折衷调和的思想。调和与均衡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孔子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这一状态,并概括为“中庸”,这在古代认识史上是有贡献的。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讲中庸,讲调和,就否定了对立面的斗争与转化,这是应当明确指出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