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府的日常管理乱在哪?有3大典型问题,值得借鉴
话说秦可卿殁后,公公贾珍悲痛欲绝, 决意要给她办一个风光无限的丧事。但是事务繁杂,贾珍有点心力交瘁,大奶奶尤氏又“旧疾复发”卧病在床,眼看这事不顺利,贾珍正在忧闷之际,宝玉适时向他推荐了王熙凤。贾珍一听正合心意,于是赶紧走程序委请。
王熙凤的到来,贾珍是高兴得很,他深知这大妹妹厉害,把荣国府的家当得上下妥帖、顺风顺水,来为她素来关系要好的秦可卿料理后事也必尽心尽力。
不过,他高兴是没错,另外有人却不高兴了。是谁呢?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和他的同事们。
来升听说贾珍委请了王熙凤来操办丧事后,就传齐了同事们,说了下面一番话:
“如今请了西府里琏二奶奶管理内事,倘或他来支取东西,或是说话,我们须要比往日小心些。每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这一个月,过后再歇着,不要把老脸丢了。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到底是总管,说话很有层次,这一段话分为三层意思,这里简单概括一下:
首先,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凤姐支取东西或吩咐事情,我们都必须小心谨慎,不能麻痹大意,丢三落四;
其次,工作上要兢兢业业,未来一个月,要起早贪黑,不辞辛苦,不能迟到早退,松松垮垮;
最后,千万打消侥幸心理,事情过了自然有得是歇息时间,这一个月里如果被凤姐逮着,那可真要吃苦头的。
从这段“训话”里,可以看出宁国府的日常管理确实乱得很,已可隐隐约约看出王熙凤归纳出来的宁国府“五大风俗”。
其一,上下沆瀣一气。
来升作为府中都总管,原也是下人中的一员,作为一个团队,他与同事们打成一片也是应该的;但同时,他又是主子的身边人,立场上必须充分考虑主子的利益。也就是说,来升既要与其他同事一起服务好贾珍等主子,又要协助贾珍管理好府中下人们。
而就他的训话来看,只有前一个身份,而无后一个身份。他只是警告同事们:大名鼎鼎的“烈货”王熙凤要来了,“我们”都要小心些。
他只考虑到凤姐要来“管我们做事”,而没有考虑到他有职责协助凤姐管人做事。
这就表明,来升平日里是与那些同事们穿一条裤子的,也自然与贾珍他们是离心离德的了。
其二,管理松散无纪。
来升要同事们“辛苦这一个月”,做到“早来晚散”。
话说“早来晚散”不就是他们基本的日常工作吗?并不是征用他们的节假日加班,比现在各大厂“996”“5加2”“白加黑”要规范多了,又何必特意说要“辛苦一个月”?
再一想,明白了。原来宁国府的仆役们,平常是不必“朝九晚五”的,“歇着”的时候多,工作的时候少。由此可见宁国府平日里是什么状态了。
一个人懒惯了,一下子要改变早已习惯了的散漫状态,要抽起筋骨来恢复“早来晚散”的规律生活,自然是会感到“辛苦”的了。
你看,来升强调的是“这一个月”。无论如何,咬牙坚持到丧事结束,那时大家又可以“躺平”去了。
这样的管理人,能管好事吗?这样的团队,能做得好事吗?
才怪!
其三,功过赏罚不严。
来升提醒他的同事们:王熙凤是要动真格的。
估计他与荣国府的总管赖大等人平常聚会喝酒多有交流,知道凤姐杀伐果决,那是没有二话的。而他们宁国府呢,应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事,比如迟到早退啦、假公济私啦,难得会被发现,发现了也难得会被追究,追究了也可以通过认错求请来换得“从轻发落”。
根据来升的了解,王熙凤一是讲规矩,二是心思密,三是不手软,所以千万不要幻想糊弄她,不然可要吃苦头的。
来升到底还是有点水平的,对凤姐的判断很准确。
你看,王熙凤开始协理宁国府后,就有个一时改变不了“生物钟”的婆娘未按时到位,被凤姐叫人当众打了二十大板,又罚了一个月的银米,毫不含糊。她说得对:
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
并且,效果极好,那些“无头绪,慌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没了”。
“教育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应该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只可惜,她只协理一个月。
宁国府的下人中间也有明白人的,就在来升训话的时候:
又有一个笑道:“论理,我们里面也须得他来整治整治,都忒不像了。”
只可惜,这样的人恐怕也只是个别。
所以凤姐事了人去后,宁国府又恢复旧观,直至抄家而罢。
由此可见,只要真的要解决问题,办法都是有的,就看想不想解决,抓得实不实。当然,这包括贾珍、贾蓉等人在内。
以上就是本人对宁国府诸人听说王熙凤要来管事的反应的一些想法。其实这对如今的企业、单位管理也颇有借鉴意义。朋友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