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特辑芳草集谈天说地

想起了论文答辩 原创 王昌海

2020-02-10  本文已影响0人  王昌海

        近来响应祖国号召,宅在家中为斩妖除魔省资源,做奉献。忽然想起了大学毕业时论文答辩的一幕。

     

      那是05年,经过艰苦的近半年的准备,我们全班28名同学进入了论文答辩的最后一关。我抽到的是2号签,好紧张啊!更要命的是,还有一排北京大学退休的老头子,胸前挂着一个督监的牌子,自带马扎坐在后排,因为烟台大学和北大是合作单位,用的教材都是一样一样的。

        忘记了给的答辩时限是多少,反正不太长,还在我沉浸在论文的思考过程中,就轮到我了。

        我站在台上,看到主评的四位导师,一脸的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脑子有点空。先前列的提纲也模糊了。于是,我灵机一动,说起了我这篇《从陶渊明的文学演化看他的人生轨迹》当时主题的提出和论证思路,从头到尾,娓娓道来,直到定论。

        其实,我已经超时了,但导师们好像没听够,也没打断我,我眼见很多同学不到一半的阐述,就被导师打断了,开始了深层次的提问。而且回答的磕磕绊绊。

        我好幸运啊!最后,导师问了我两个问题。

1,儒家学说也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一思想,你为何说陶渊明落魄时归居田园是道家思想呢?

我的回答是:儒家的达和穷,应该理解为,一个人,当他创到了高官厚禄时,不要忘了百姓,但还是这个人,一辈子都没闯好,也没必要屈膝卑微。

如果达和穷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像陶渊明一样,三起三落,用儒家思想的“达穷观”是很难解释的,因为,儒家主张的是:积极向上,奋发有为。而陶渊明那种乐归田园的精神就打了折扣,所以,用道家的无为思想最切贴。

        导师们频频点头。

第二个问题,论文中,我论证了玄学对陶渊明的影响,导师让我说出玄学的几个代表人物,好像我只说出了何晏、王弼、阮籍、向秀四个,就卡了。

        不过,导师们对我的答辩还是挺满意的,毕竟,我是烟台大学中文系年纪最长的学生,每次我抢着擦黑板,给我们讲外国文论的张老师夺回,说,我们都是讲师职称,不能年纪大的干。

      可谁又能怀疑陶渊明没受玄学的影响呢!他的年轻时代正是玄学盛行的时代。从谋种意义上说,玄学不是对儒家学说的补充,而是儒道两家的融合。不然,陶渊明绝不会有三次的大起大落转换自如。他即没有王勃“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感叹,也没有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哀愁,反而有的是“竹林七贤”的悠闲。在跌宕中游刃有余。人生境界,高山仰止。

        最奇葩的是,我的同学张守功,他研究的专题是,唐朝的词,奇怪不,唐诗宋词,他反着,当导师提问,李白写过词吗?他竟然把李白唯一的一首词背下来了,导师们目瞪口呆。当然,这么说有点过,不过导师的确惊到了。

        好玩吧!你的论文答辩是啥景,说来听听哟!分享一下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