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总是被他们当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说过:中国人总是被他们当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今天,我们将讲述一位勇敢者的故事。
如果说,你从名校拿到一个博士学位,你是愿意留下来享受极高的待遇。还是愿意去到一穷二白的地方,从无到有?
那年,他二十六岁。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人称“娃娃博士”。
因为在学术上的优异表现,他被纳入了美国政府的视线,他们打算用更好的科研条件、生活条件把他留在美国。
在毕业的宴会上,他的的导师对他说:留在美国吧,你非常的有才华,假以时日,你一定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留下来吧,这里有最好的待遇,只要你留在美国,你一定会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他对老师说:我考虑考虑,再给你答复。
这一考虑就是一生,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诉了老师自己的选择。
就在拿到博士学位之后的第九天,他回到了1950年的那个一穷二白的中国。从此,他再也没见过自己的老师。
当这位26岁的“娃娃博士”出现在从欧美各国归来的前辈面前时,大家都为中国物理学界的新生力量而感到高兴。
如果说,你做出的一项事业,让中国从此挺起了脊梁,你应当获得这个国家怎么样的奖励?
1958年秋,国家决定搞原子弹,当他得知自己将要参加原子弹的设计工作,并担任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时,兴奋难眠,同时他又感到任务艰巨,担子十分沉重。
为了不辜负祖国的期望,他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任务中去。
那时中国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核研究所,他就带着一批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日夜挑砖拾瓦搞试验场地建设,硬是在乱坟里碾出一条柏油路来,在松树林旁盖起原子弹教学模型厅。
在没有资料,缺乏试验条件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探索原子弹理论的重任。为了当好原子弹设计先行工作的“龙头”,他带领大家刻苦学习理论,靠自己的力量搞尖端科学研究。由于都是外文书,并且只有一份,他就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一人念,大家译,连夜印刷。
原子弹的设计需要非常复杂的理论计算,那时,由于条件艰苦,同志们是使用着算盘在进行极为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个多月,算9次,要花费一年多时间,又请物理学家从出发概念进行估计,确定正确,常常是工作到天亮。作为理论部负责人的他跟班指导年轻人运算。每当过度疲劳,思维中断时,他都着急地说:“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呀!”
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苏联拒绝提供原子弹数学模型和有关技术资料,并单方面终止两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撤走全部专家,甚至连一张纸片都不留下,还讥讽说:“离开我们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就守着这堆废铜烂铁吧。
面临这样的困境,他并没有放弃。从此,他更是他自己一心都扑到工作上。
他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
那时的大西北,一片荒凉,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别说搞科学研究了,就连生存都及其困难。
可是,就在这样的地方,凭着一颗爱国心,他带领这一群“愣头青”硬是把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古战场建设成中国第一个核武器基地。
几十年的努力,终于,中国的核事业迎来决胜时刻。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当一朵蘑菇云升起,伴随着轰隆一生巨响,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
随后,他又成为氢弹的理论设计者。
两年零八个月后,中国爆炸了第一个氢弹。
而作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的他,一共获得了国家奖金,特别奖20元,其中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
如果说,你做的工作,需要远离自己妻儿,不是一年,不是二年,而是几十年,甚至再也不见,你还愿意么?
在当他得知参与设计并制造原子弹后。他回家告诉妻子说,我要调动工作了,我明天走。
妻子问他,你要去哪儿?你要去做什么?你要去多久?他的回答是一样的:不能说!不能说!不能说!
那边后,他从他的妻子、两个孩子和所有熟悉他的人中消失了,他从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在一次核试验的事故中,为了捡回一枚重要部件的碎片,他命令所有的人都在场外待命,自己却毅然冲进了那片意味着死亡的荒漠,受到了致命的辐射伤害。
长年累月的紧张工作,他的健康状况也愈来愈差,而他自己却从不在意,以致多次在试验现场昏倒。1984年冬天,一次核试验前,他从帐篷出来往试验场去,步履艰难地在雪地上走着。忽然,他走不动了,对前面走的人说:“你们架我一下,架我一下!”
说完,气喘吁吁地趴在了另一个人肩上。原来,在这之前他已经腹泻了好几天。又加上患有低血糖病,平时虚脱了,吃几块糖,喝口水,又接着工作。
寒来暑往,年复一年,他带领奋战在研究工作第一线的科技人员忘我地工作,大戈壁上的风刀霜剑,染白了他的鬓发,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
但岁月和时光,并没有辜负他,最终,他成功了。
而这个过程,用了28年。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
如果说,你到了生命的终点,在弥留之际,你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将会是什么?
1985年,61岁的他终于调回北京,分离28年,妻子终于等到丈夫回来,而他由于长时间高强度,暴露于高辐射环境下工作,回来时已经是直肠癌晚期的患者。
从入院的那天开始,病房成了他们的家。
他们在病房中互相温存,弥补失去的28年。
他每天都在受着疼痛折磨,止疼用的杜冷丁从一天一针变成一个小时一针。
在医院住了三百多天,接受了3次手术的他,终究还是没能战胜癌细胞的扩散。弥留之际,他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看看天安门。
1986年的北京繁荣景象尽显,十里长安街也早已呈现的是车水马龙之景,唯独这天他乘坐的轿车里充满着悲伤。随着车缓缓驶过天安门前,妻子没有太多言语,只能默默陪着丈夫。可没曾想丈夫突然问了她一句:30年后还有人记得我吗?这让原本努力压制着悲伤情绪的妻子瞬间湿了眼眶。
7月29日,一生都以国家利益为先的“两弹一星”功勋的他,实在是太累了,他永久地闭上了眼睛。而更令人泪目的是,他在因为癌症大出血疼痛难忍时,还想的是国家的未来,还叮咛着说了一句“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每当到了事关民族存亡的时刻,中国都会涌现一批勇敢的人。而邓稼先正是其中的一位。
记得曾经听过一个故事,在一个公交车上,受歧视的华裔不能坐在前排。有一天,当一位华裔上车时,自动地往后走,但售票员说你可以坐前面。他不解地问为什么。售票员说:你不知道么,中国有原子弹了。听完这个消息后,那个华裔泪流满面。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邓稼先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他让每一个中国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从此都可以抬头挺胸,扬眉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