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食城市》看城市移动,这个“假世界“别太“真“了
《掠食城市》的导演是克里斯蒂安·瑞沃斯。此仁兄,大家可能不熟吧!如果阿华提到《指环王》和《金刚》及《霍比特2:史矛革之战》的特效设计,都是这位仁兄弄的,吃瓜群众们应该不会觉得陌生了吧!
克里斯蒂安·瑞沃斯怎么说《金刚》在2006年获得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
而今天要说的这部《掠食城市》也获得第17届美国视觉效果协会奖:最佳电影模型。
这部影片视觉效果真的好壮观。那些活动的房子,那些冒烟的烟囱,那些转动的机械齿轮和铁轮子,直接冲击着我们的视觉感观。再加入金属般的音效,一下子把我们带入那少年爱玩游戏,爱幻想的时代。
因此,阿华不得不感慨:《掠食城市》真是构造了一个“假世界“,如果不是影片,我会把这当作自己的“真世界”或者未来的那个“真世界“。
《Second Life》阿华又想,这样一部大制作影片肯定不止在电影中出现,应该会有不少延伸产品。比如,会制作成网络游戏。会不会像《Second Life》这款app网络游戏呢!据说它的规则是,在这个虚拟世界里,每个玩家都过着一般的生活,可以认识别人,可以买卖东西,可以存钱购买虚拟房屋,虚拟汽车,简直跟实际的世界没区别,听说已有500多万会员加入。
其实这一切一切的假世界,我们都知道它是假的。可是我们又为何那么喜欢去观看呢?
阿华感觉影片的场景是在现实生活中完全看不到的,只有在特效的电影中,这样的内容才能够一睹为快。
或许部分人也是这样认为,于是只是把它当成适当的消遣,偶尔沉醉其间,使自己的精神获得放松或者驰骋自己的幻想。好比把自己关到黑盒子的。就是为了短暂忘记自己,忘记世界,给自己一个宁静的时刻。
然而现实中总有人把持不住自己的这个喜好,甚至会沉迷这个假的世界中。例如,没有节制止玩游戏。
又比如,许多人喜欢借酒消愁,希望在酒醉时能够浑然忘忧,飘飘然仿佛腾云驾雾一般。问题是,酒醒之后可能会头痛,而头痛后,自己还要面对真实的人生。我们试想一下,这样的困苦会因为一醉而消失吗?
所以我们不要把假世界和真世界混为一谈,更不可能将虚幻的价值观,搬到现实生活中来。
我们又回到影片来。《掠食城市》故事是说在核战毁掉人类社会文明的几千年之后,来自伦敦城下层的汤姆和逃犯赫斯特·肖为自己的生存进行斗争的事件。还要说一点就是,影片是根据菲利普·雷夫蒸汽朋克幻想小说改编的,影片中轰轰烈烈的蒸汽发动机的场景映证了这一点。
我们不把这个假世界当成真世界,那我们是如何欣赏它呢?
一部文学作品要看它的历史背景。显然是作者的一种对未来的幻想型。
而作为影片,我们更要关注它的制作过程。
阿华个人认为把影片看作一个动画的艺术品,以把玩的心情去鉴赏它。
伦敦城一角影片中的伦敦城因为需要在影片中高速移动,所以像以往一样建造大型静态实景拍摄的方式不再可行,为了在城市内部营造一种运动的感觉,草图绘制部门汇集了113个手工制作的伦敦城截面,每个截面都有一个独立控制的动画设置,可以独立动画。整个团队还需要处理多达数亿个组件。这样在影片中就出现了可移动的伦敦城,它高860米,宽1.5千米,长2.5千米,被分成7层,内部设计保留了众多现实中伦敦的地标建筑,是电影中最大的牵引城市。然而这是动画都是合成的,实物根本不存在的。
反牵引联盟的核心国家山国还有影片中所谓的反牵引联盟的核心国家山国坐落在群山之间,通过一堵巨大的防御墙与外界隔离免受侵犯。在影片中防御墙高1800米,视效团队在防御墙前制作了大约5万平方公里的人造风景,还制作了山国2万平方公里的人造风景。
第一次爆破伦敦城发射激光炮引起的爆炸是如何完成的呢?其实就是先在这个建造出的模型进行爆破,之后再将爆破的场景和电影中的人物和场景进行合成,就完成了一次爆破的场面。
第二次爆破也许你会发现发射激光炮不是发了两次吗。第二次又是如何完成的呢?它先在电脑中做成一个模型,然后在电脑里进行爆破,制作一些特效场面。当然,爆炸的烟雾和爆炸之后的效果可能要在现实中拍摄,然后把这两部分嫁接到一块,这样就能够完成多次爆破的需求了。
影片为了呈现资源枯竭的末日年代感,片中的人物服装都需经过磨光、燃烧、刷涂等手段二次做旧,最繁忙的时候整个服装团队有110人参与工作。
双筒望远镜双筒望远镜制作过程
甚至在很小的细节方面,影片都尽力达成。比如影片刚开头的那个双筒望远镜,很精密,还牵涉到技术面,当然更多的是工艺师们即兴发挥的想象作品。真的是工匠精神啊!
《掠食城市》通过常用的拍摄技巧以及特别细致过程,让你我甚至感觉虚拟和真实世界完全分不出来。这就是影片艺术。
最后,阿华也即兴来一首打油诗:(真假世界)
移动城市看似真,动画合成说是假。
娱乐何必论身世,影片高低定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