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整理:写作是对生活的反抗
听北大教授孔庆东老师讲“鲁迅的痛苦”:
写作是对生活的反抗,这个意义不仅仅局限于作家,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是这样。
当生活中遇到困难,遇到什么愁缓解不开的时候,拿出一张纸,写一写你的心情,相信会有很神奇的疗效。
平常越不写作的人,这个疗效越大。
正因为生活中有不满,我们才要写作,用成语来说就是“不平则鸣”。
世上有不平之事,心中有不平之气,写作能够转化,能够化解。
而鲁迅笔下很多人物的痛苦,其实是他自己痛苦的写照。
比如鲁迅有篇小说《孤独者》的主人公,就是他自己的某种写照:
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里嚎叫,声音里夹杂着惨伤。
这就是鲁迅自己的写照。
通过这些写作,鲁迅一方面服务了社会,推进了现代文化建设,同时也解脱了自己的灵魂。
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是因为鲁迅背后有一个大智慧,统摄了他的精神生活。
我们大家可以说,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痛苦,虽然表面上装的都挺好。
我们为什么要装得好?我们为什么要穿好的衣服为什么要化妆给领导看给同事看?
就是因为心里苦。
我们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互相笑,都看不出来。但是,你到公共汽车站去看一看,到马路天桥上往下看一看。你看大多数人的表情,你就知道,人生是苦的。
但是我们这些苦是小苦,我们比不上鲁迅这么深,这么广。
那么让我们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来,鲁迅有那么深的痛苦,但他都很乐观,活的很好,活的很潇洒,唯一的缺陷是活的不够长。
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活的更好一点,不活的更潇洒一点呢?
我们可以用写作,不写作可以用其它有意义的工作,每个人可以在自己领域里有意义的工作,战胜世间的不圆满,不如意,一方面化解自己的痛苦,一方面也帮助别人来消解痛苦。我觉得那样的人生就是快乐的人生。
这就是我讲鲁迅的痛苦所希望达到的目标。